妈妈讲述:孩子没有自信心

  女儿源源上幼儿园小班,她是个不喜欢说话的孩子,性格内向,我也常常为此而担心。老师也跟我们反映,源源刚到班里时一直不太和其他的孩子玩,总是郁郁寡欢的。几乎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起来很孤单、很失落,有时甚至会默默地流泪,老师也试图让她融入到集体中去,但她总是很不自信,从来不敢大声开口说话,也不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问起她原因时,她说:“我怕小朋友讨厌我,不想和我玩。”

  听老师说这些事情后,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女儿这样的性格,如何应对日后复杂的社会环境?

  孩子讲述:缺乏自信有原因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这种心理品质应该从小培养,从家庭起步。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我们来看一下。

  1、家庭对“我”的过度保护。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疱。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于是家里的六双手更“有理由”抢着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孩子无从学习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了。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

  2、家长对“我”过多的批评。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

  3、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我”的自信心不足。

  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4、成人消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态度对“我”的影响。

  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