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带孩子到朋友家作客,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得彬彬有礼,安安静静地坐在她身边,听大人们谈话。但孩子却不争气,把人家的鞋油当作牙膏,抹得嘴里脸上到处都是。对待这样淘气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的父母都比较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对淘气的孩子常感到头痛。其实淘气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发明家爱迪生年幼时,看到母鸡孵小鸡,就躲进仓库,用自己的肚子去孵小鸡。这种看起来很淘气的行为,正是爱迪生探索求知精神的体现。有的孩子看到闹钟会报时时,就试图拆开看看,看到父亲刮胡子时,也想试一试……许多淘气的行为,都可能把整洁的屋子搞得一塌糊涂,把完好的物品拆得七零八落,父母当然很恼火。其实,淘气的行为,从心理学来看就是一种求知欲,对孩子来说,就是好奇心,儿童心理学认为好奇是“知识之门”,是“萌生科学的幼芽”,对好奇心给予了极高评价。如果父母们采取训斥、限制甚至打骂等粗暴态度,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会受到挫折和压抑,由此,孩子可能变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甚至造成消极的性格。
孩子从1岁半左右开始大都不再吃母乳了,而依靠自然界中的各种食物来摄取自身需要的营养。可以说,从这时起,孩子就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们开始独立行走,视觉听觉逐步完善,因此开始自己去接触了解丰富多采的客观世界,这一切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或者说从此时起孩子开始发展自主性,自主性发育开始的标志就是淘气。3岁左右的孩子已基本具备人的各种能力,他们便要求自主。例如:他们拒绝大人喂饭,拒绝大人牵拉走路,愿意自己穿衣、扫地、学做家务,他们常常对父母的话持反对态度。这种淘气不听话,在心理学上可称“第一反抗期”。这时父母们尤其要有必要的忍耐。如果孩子的淘气不致造成危险或财产的较大损失,就尽量不要去干涉他们,允许他们冒点风险。当孩子独立行事遇到困难时,要适时地帮助他。
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他们长大后,在社会上的成就可能远远超过处处听话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