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马上来到,有多少背着书包准备上学堂的“小儿郎”真完成了“做好事、阅读名著、看新闻联播”之类的素质作业?又有多少家长真的监督孩子完成了不好核查的素质作业?采访中,半数家长表示,曾视情况而定,帮孩子造过假。那么,帮孩子造假,究竟是爱,还是害?

  造假:是爱还是害?

  说起帮孩子造假,晓晓爸爸觉得委屈。他说,女儿假期作业中有一项是让家长帮听写这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而自己和孩子妈妈文化水平不高,单词还真看不懂几个,更别说听写了。对这事,家长感到无能为力,只好让孩子自己背背写写,家长给签个字。

  假期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至少读三本世界名著、做五件好人好事”等,晓晓说,她自己说完成了,父母就会帮她签字。“爸爸妈妈忙着做生意,根本没时间管我。”晓晓说,她有好多同学都有这样遭遇,家长觉得,只要书面作业完成,这种素质作业无非是个形式,帮着造个假,也不算啥大错。

  家长张女士介绍,儿子小学、初中期间,假期作业都会涉及读名著、帮家长做家务此类素质作业。学校让家长签字,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每天盯着孩子。儿子读初二时,曾因背不出课文,被老师罚抄课文十遍。痛定思痛,事发后,张女士跟儿子班上几个“拖沓”生的家长,结成同盟,让孩子们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在一起做作业。“互相监督之后,儿子不管是做作业还是背书,都开始变自觉了。”她说。

  声音:父母造假不利于孩子成长

  103位来自各年龄层的网友参与了本报企业QQ发出的调查问卷。选择不会替孩子造假的58人,会的30人,视情况而定的15人。

  “有人曾批评说,中国的父母,功利心太重。这让他们变成天底下活得最辛苦的人,从孩子呱呱坠地起,便开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候,还会将自己未实现的心愿和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会率先帮他们分清利益轻重。在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当下,在一些家长眼里,素质教育远比不上多做几道习题、上奥数班重要。所以,这也是很多家长,愿意替孩子造假的根源。”

  教龄13年的王老师,是郑州某中学班主任,也是一名初二女生的父亲。对于造假一事,他说:“这只会滋生孩子诸如惰性、依赖性、不诚实等不良情绪。”身为父亲,他也曾有过为孩子的“素质作业”造假的经历。造假后,他和女儿做了一次长谈,帮孩子分析其中利弊,顺利帮助孩子度过了这一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利用闲暇时间完成读背等任务。当把这个过程作为享受而不是负担时,学习效率会高很多。”他说。

文章来源:大河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