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放暑假后,与炎热的天气同样升温的是各式各样的夏令营日渐火爆,有游历祖国大江南北的“祖国山河体验夏令营”,有参观各地名校的“青春梦想夏令营”,有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小记者夏令营”,有游玩兼学习的“英语”、“奥数”、“写作”等主题夏令营,还有家长学生齐上阵的“亲子夏令营”。繁多的名目让家长眼花缭乱,搞不清楚夏令营是让学生放松,还是学习,是游乐,还是锻炼,更搞不清楚究竟哪种夏令营才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

  夏令营到底是旅游还是锻炼?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各类夏令营不论打什么招牌,大多数都和旅游沾边,且不说“祖国山河体验夏令营”这样纯旅游性质的夏令营,一所私立培训学校推出的“青春梦想夏令营”,打着参观名校的招牌,实际在五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只有一天是安排在清华大学参观并听取“名校不是梦”的讲座,其他几天的安排是参观故宫、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军事博物馆、北京动物园等游玩项目。而一款为期两日的“亲子夏令营”的项目主要是峡谷漂流和真人CS体验。

  去年暑假赵先生给孩子报名参加了某报社组织的“晋商文化小记者采风夏令营”,主要是看中组织单位宣传的“培训小学生写作能力,采风活动稿件可在报纸刊发并评奖。”结果在平遥、王家大院等地转了一圈后便没了下文,要求每位小营员采写的“稿件”和评奖活动更是石沉大海。“这种夏令营和旅游有什么区别!”赵先生对这样的夏令营十分不满。

  对于夏令营是去“旅游”还是去“学习”,有资深教育界人士指出,国外学校也组织类似夏令营的活动,但是国外与国内的“学习”概念有所不同,国外主要是进行社会调查和体验,丰富参营学生的社会经验,锻练社会融入力。而国内大多数夏令营的“学习”概念较为狭窄,主要还是围绕着应试教育转圈圈,形式虽有变化却离不开教材,特别是一些“三好生夏令营”及“外语”、“奥数”之类的主题夏令营,给学生的不是放松,而是更多的压力。

  价格不菲宣传浮夸令人担忧

  “参加夏令营比出去旅游一趟价格高多了。”刘女士看了夏令营的报价后不禁感叹道。记者采访中发现,夏令营营费价格不菲,大多数在1000到4000元之间,一些出境夏令营价格在8000元以上。记者认真对比了几款夏令营与旅游产品的价格,觉得其中水分不小。以为期五天的北京“学院游”为例,线路主要是北京的名校及周边名胜的参观,营费支出高达1980元,宣传材料上明确标出每个学生的交通食宿费为530元,其他1450元是什么费用呢?组织者告诉记者,这些钱主要花在门票、保险费、管理费以及聘请授课教授上,由于参与者都是中小学生,很难管理。如果是小学组,一般五个学生要配备一名生活老师,负责一路的安全、住宿安排及教育工作,比外出旅游费用自然要高些。这一说法在一款路线相当于华东六省市游的夏令营活动中再次得到应证,由于加入了上海、南京等地名校的参观,价格上涨了1200多元。仅仅是增加了参观一两所学校和几名老师,价格就高出1000多元吗?不少家长表示质疑。

  有教育界人士披露,夏令营之所以如此火爆,实际上是利益驱使,组织者只要抓住帮助学习、提高成绩之类的主题,家长都舍得出钱。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有一款夏令营宣传打出:“八天让孩子英语提高20分”的口号,从宣传上看,着实诱人,但教育专家指出,学生个人资质及学习基础不同,8天提高20分水分很大:这20分按什么标准,谁来评测,达不到怎么办?这些都是组织者给参与者留下的疑问。

  商业味浓重监管缺失有待规范

  “让孩子去夏令营,主要是增长见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对夏令营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乐意为孩子报一个“营”去锻练一下,但夏令营商业味渐浓一直为家长们所诟病。家长们认为,夏令营首先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宗旨,如果将其视为赚钱的工具,大家一涌而上争食这块蛋糕,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现在的夏令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资质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不少夏令营都在追求赚钱效应,很多都是临时组班子盲目上马,根本不考虑参加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特点,哪种项目容易赚到钱,就推哪种,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针对性不强,形式单调,根本达不到许诺的效果。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及早出台一系列措施规范当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任人将教育作为赚钱手段。另外对一些野外集训、周期较长和出境的夏令营,更应该审核其资格证明和安全防护能力,及早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