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朋友说,如果孩子在学龄前没有认识500个汉字,进入小学后会听不懂老师讲课,可能很快就会沦为差生。朋友满是懊悔:“早知道儿子读幼儿园时就教他识字了,现在看来,他真的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赢在起跑线上”,这些话几乎成了所有中国父母们的共同期盼,于是许多父母都在自己的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筹划着如何教宝宝识字了。然而,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

  网友豆豆痘痘:也我觉得是顺其自然的好。平静的等待比热切的期望反而能得到更大的满足。

  网友云清淡: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他需要认识这些字。看孩子自己的需要吧,不强迫,自主学习效果比较好。

  网友waterway:我没有特意教宝宝识字,是幼儿园在教。不过我平时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就认识了好多字。朋友中也有宝宝对汉字极度敏感,生活中见到字就要问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的,生了一个这样的宝宝那就顺其自然早识字也不错。

  网友98siguaj:就认字这个问题,以目前中国变态的教育现状而言,举北京为例,小朋友一进小学,学校就认为你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二年级的课本知识。如果别的小朋友都认字,一个班里就咱家孩子不认识。谁能保证咱家孩子在这种压力下是奋起直追而不是彻底崩溃呢?

隔壁宝宝识字多,你着急了吗?

本图来源于CFP

  早教专家:宝宝不宜过早识字

  我不主张让孩子很小识字,这会破坏他们的视觉神经发育。我也不主张让孩子脱离了阅读单纯去识字,这会扰乱他们记忆神经的发育。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而阅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才能够让孩子保持兴趣。

  市面上流传着一些“神童”的故事,这些孩子在三五岁,就能认识两三千个字。但是这种“识字”毫无任何意义,一个三岁的孩子,即使能够流畅地阅读报纸,却无法理解这些文字所传达的信息。这种“本事”,除了满足父母炫耀的心理之外,对孩子来说,弊端远远大于利端。

  当孩子积累了足够的人生素材之后,让他去认识常见常用的字,他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而如果我们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用枯燥无味的识字侵占他们探索世界的时间,学习于他们来说,不啻于一件苦差。开始的越早,厌学的越快。

  三大识字误区

  事实上,关于幼儿学识字的利弊争论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家长如何予以正确引导。学前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识字的客观条件,在孩子4岁时,词汇量显著增大,他们愿意学习,喜欢读书,能分清上下左右,拥有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但如果家长对于幼儿识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识字的弊端就极容易产生。

  1、强迫学习

  强迫孩子识字的做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孩子对文字发生兴趣的时间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所以家长一定不可在幼儿识字的早晚及多少上互相攀比。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需要。

  2、长时间教习

  孩子天生“喜新厌旧”,喜欢认识各种各样的东西,需要利用各种物品做游戏,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时刻充满着好奇。如果长时间让孩子识字,他就会失去兴趣,反而使孩子对于识字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

  3、为识字而识字

  让孩子学识字,并不是让孩子一定要学到多少字,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将来活动有关的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 后的正式阅读。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家长应随时注意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当孩子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兴趣平平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

  延伸阅读:幼儿语汇发展规律

  一般说来,儿童在3~4岁时词汇量迅速增长,词汇量可达近2000个;

  4~5岁时言语交往异常活跃,发音明显准确,词汇量大约为2500个;

  5~6岁时词汇、句子质量已有显著提高,词汇量可超过3500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