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
2011年04月22日 10:31
依赖的含义依赖的表现孩子依赖的心理分析鼓励孩子独立的技巧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呢?阅读更多>>
依赖的含义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建造的水晶宫,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能力不足,甘愿处于从属地位。缺少独立生活的勇气与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帮助,性格优柔寡断,难做决定。在学校,他们表现为听老师话,对老师的要求奉为圣旨,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处处让父母包办,处处让父母代劳,动手、动脑能力极差。
孩子依赖的表现
1、生活上的依赖
小明的妈妈有些担心准备上幼儿园的小明。因为小明他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总是要别人喂。妈妈尝试着不管小明,让他饿。可是看着小明哭得稀里哇啦的,做母亲又不忍心,于是只好喂他吃饭。生活上长期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比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的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
2、学习上的依赖
现在上幼儿园可不比以前,小朋友已经开始有学习任务,尽管不是那么多。小军每次回到家里,压根不提老师布置作业的事情。等妈妈知道了,催他做作业,还是一副不慢不急的样子。终于能安心地坐在椅子上了,却拿着笔发呆,要妈妈在旁边督促才慢悠悠地写字。
3、思想上的依赖
"妈妈这个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常见?在学习上,孩子不愿意主动去想,不愿意去解决。更别提在生活中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
4、行为后果的依赖
孩子在外做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赔礼道歉;小朋友之间遇到矛盾,父母赶紧过去帮助解决或者赶紧把孩子领回家。这些现象中,孩子只是事件中父母的跟随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5种表现透露孩子已经过分依赖 ·宝宝的依赖心理
孩子依赖的心理分析
1、 孩子处于过分爱护的包围之中,往往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妈妈给宝宝喂饭,奶奶就在旁边看着,或者走来走去,一走来就要叫一下他,然后就离开,一看到离开,宝宝就哭,一定要奶奶抱才行。
2、 一些孩子利用依赖性作为一种表现自己价值或者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 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3、 当父母屈服于孩子的哀求,或担心孩子玩的时间太长而耽误了学习,于是满足孩子要求陪着他做作业时,你可能会铸成大错,导致孩子依赖性的产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
4、 孩子的依赖性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管理不严的结果。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长的心头宝,舍不得他们受委屈。宝宝一遇到困难就会寻求大人的帮助。虽然家长觉得这样不对,但是抱着宝宝长大后会慢慢改变的侥幸心理,事事妥协。
鼓励孩子独立的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在处理孩子自我生活管理的问题上,父母基本上可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当然,一些比较难的事情,如系鞋带,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当孩子成功系好鞋带之后,对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时做出肯定。要正确看待在生活技能学习过程的反复现象,记住父母的期望值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时,才能调动孩子的自理积极性,促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允许后果的发生
父母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您越是不冷静、越是督促、批评、越是替孩子着急,可事态的发展往往却不能随着您焦急的心情而顺利进展。那么您不防保持冷静和快乐的心情,放弃与孩子的权力斗争,把责任交给孩子自己,这也本应该就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允许孩子做错,允许一些自然后果的发生。关键的是后果发生后,如何让孩子在补偿后果中尝到东西,如何去锻炼和实践社会。
3、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在孩子自己第一次学习时,父母就应该让孩子养成自己学的习惯,遇到问题让孩子学着自己去思考;而对于那些已经养成依赖性的孩子,父母抱着逐渐放手的原则,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到位。孩子在学习的整个时间里,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看管学习过程,要看结果。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途径和方法,总结失败,吸取教训,鼓励他上进。做孩子学习的指路人、帮助者、鼓励者,而不是孩子学习上监视者、批评者、管教者。
4、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我觉得可以去动物园实地考察一下。”行为依赖于别人是可怕的,那么思维依赖于别人是更可怕的事情。想是做的前提,不会思考,不知道去思考的人,如同没有灵魂一般。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让孩子学着自己去思考,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呢?
谈到孩子依赖心重的问题,我们往往只单方面探讨孩子的依赖,其实,我们更应探讨的是:造成孩子依赖心重的“大人”,何尝不是也在“依赖”孩子?你会说:不可能的,大人怎么可能依赖孩子?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依赖大人?是不是因为大人经常满足他依赖的需要?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大人是否也因为扮演了“被需要”的角色而感到满足?或者从“被依赖”的互动中获得成就感(或感觉自己很重要)?
因此,大部分的大人造成孩子依赖性其实是无心的。而究竟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呢?
1、超人型的父母: 凡是孩子有任何困难,他都有办法帮他解决。例如:孩子找不到玩具,就一定帮他找到,万一找不到就会再买一个给他,让孩子觉得任何难事,父母都可以帮他办到。
2、马上到的父母: 孩子要他陪,马上到,要什么东西,马上满足他。
3、无微不至的父母: 大人对孩子照顾太周到,什么事都替孩子设想得好好的。例如:幼儿园要校外教学,大人一定事先帮孩子把要带的东西都准备的好好的,孩子都不用想,也不用动手。
4、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心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信任别人,没有自信心的孩子不信任别人,没有自信心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因而不敢独自做事而想依赖亲近的人,
5、好逸恶劳的心理: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性,如果有人代劳,何必自己辛苦去做呢?这样的心理让孩子心存依赖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使然。
因此,无所不能的超人父母,孩子一叫服务就到的“马上到”父母,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得好好的“无微不至”型父母,容易造成凡事依赖的孩子。当然,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想依赖别人,再加上人都有好逸恶劳的通性,父母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亲自之间原本的相互依赖变成依赖性。
依赖的含义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建造的水晶宫,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能力不足,甘愿处于从属地位。缺少独立生活的勇气与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帮助,性格优柔寡断,难做决定。在学校,他们表现为听老师话,对老师的要求奉为圣旨,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处处让父母包办,处处让父母代劳,动手、动脑能力极差。
孩子依赖的表现
1、生活上的依赖
小明的妈妈有些担心准备上幼儿园的小明。因为小明他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总是要别人喂。妈妈尝试着不管小明,让他饿。可是看着小明哭得稀里哇啦的,做母亲又不忍心,于是只好喂他吃饭。生活上长期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比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的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
2、学习上的依赖
现在上幼儿园可不比以前,小朋友已经开始有学习任务,尽管不是那么多。小军每次回到家里,压根不提老师布置作业的事情。等妈妈知道了,催他做作业,还是一副不慢不急的样子。终于能安心地坐在椅子上了,却拿着笔发呆,要妈妈在旁边督促才慢悠悠地写字。
3、思想上的依赖
"妈妈这个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常见?在学习上,孩子不愿意主动去想,不愿意去解决。更别提在生活中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
4、行为后果的依赖
孩子在外做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赔礼道歉;小朋友之间遇到矛盾,父母赶紧过去帮助解决或者赶紧把孩子领回家。这些现象中,孩子只是事件中父母的跟随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5种表现透露孩子已经过分依赖 ·宝宝的依赖心理
孩子依赖的心理分析
1、 孩子处于过分爱护的包围之中,往往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妈妈给宝宝喂饭,奶奶就在旁边看着,或者走来走去,一走来就要叫一下他,然后就离开,一看到离开,宝宝就哭,一定要奶奶抱才行。
2、 一些孩子利用依赖性作为一种表现自己价值或者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 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3、 当父母屈服于孩子的哀求,或担心孩子玩的时间太长而耽误了学习,于是满足孩子要求陪着他做作业时,你可能会铸成大错,导致孩子依赖性的产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
4、 孩子的依赖性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管理不严的结果。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长的心头宝,舍不得他们受委屈。宝宝一遇到困难就会寻求大人的帮助。虽然家长觉得这样不对,但是抱着宝宝长大后会慢慢改变的侥幸心理,事事妥协。
鼓励孩子独立的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在处理孩子自我生活管理的问题上,父母基本上可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当然,一些比较难的事情,如系鞋带,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当孩子成功系好鞋带之后,对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时做出肯定。要正确看待在生活技能学习过程的反复现象,记住父母的期望值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时,才能调动孩子的自理积极性,促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允许后果的发生
父母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您越是不冷静、越是督促、批评、越是替孩子着急,可事态的发展往往却不能随着您焦急的心情而顺利进展。那么您不防保持冷静和快乐的心情,放弃与孩子的权力斗争,把责任交给孩子自己,这也本应该就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允许孩子做错,允许一些自然后果的发生。关键的是后果发生后,如何让孩子在补偿后果中尝到东西,如何去锻炼和实践社会。
3、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在孩子自己第一次学习时,父母就应该让孩子养成自己学的习惯,遇到问题让孩子学着自己去思考;而对于那些已经养成依赖性的孩子,父母抱着逐渐放手的原则,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到位。孩子在学习的整个时间里,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看管学习过程,要看结果。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途径和方法,总结失败,吸取教训,鼓励他上进。做孩子学习的指路人、帮助者、鼓励者,而不是孩子学习上监视者、批评者、管教者。
4、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我觉得可以去动物园实地考察一下。”行为依赖于别人是可怕的,那么思维依赖于别人是更可怕的事情。想是做的前提,不会思考,不知道去思考的人,如同没有灵魂一般。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让孩子学着自己去思考,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呢?
谈到孩子依赖心重的问题,我们往往只单方面探讨孩子的依赖,其实,我们更应探讨的是:造成孩子依赖心重的“大人”,何尝不是也在“依赖”孩子?你会说:不可能的,大人怎么可能依赖孩子?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依赖大人?是不是因为大人经常满足他依赖的需要?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大人是否也因为扮演了“被需要”的角色而感到满足?或者从“被依赖”的互动中获得成就感(或感觉自己很重要)?
因此,大部分的大人造成孩子依赖性其实是无心的。而究竟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呢?
1、超人型的父母: 凡是孩子有任何困难,他都有办法帮他解决。例如:孩子找不到玩具,就一定帮他找到,万一找不到就会再买一个给他,让孩子觉得任何难事,父母都可以帮他办到。
2、马上到的父母: 孩子要他陪,马上到,要什么东西,马上满足他。
3、无微不至的父母: 大人对孩子照顾太周到,什么事都替孩子设想得好好的。例如:幼儿园要校外教学,大人一定事先帮孩子把要带的东西都准备的好好的,孩子都不用想,也不用动手。
4、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心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信任别人,没有自信心的孩子不信任别人,没有自信心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因而不敢独自做事而想依赖亲近的人,
5、好逸恶劳的心理: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性,如果有人代劳,何必自己辛苦去做呢?这样的心理让孩子心存依赖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使然。
因此,无所不能的超人父母,孩子一叫服务就到的“马上到”父母,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得好好的“无微不至”型父母,容易造成凡事依赖的孩子。当然,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想依赖别人,再加上人都有好逸恶劳的通性,父母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亲自之间原本的相互依赖变成依赖性。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