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注意事项
2011年01月30日 16:35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其它宝宝小肚脐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部除了脐疝也会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1.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2.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3.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4.脐炎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

  5. 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