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流脑
2010年12月23日 09:46
每年的11~12月份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多发季节,发病人群以婴幼儿最多见,其次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成人较少患病。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尤其要防止感染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带菌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借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流脑全年都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常在冬春季节流行,可呈散发、流行及大流行。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颈项强直和败血症以及脑膜刺激等症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介绍,根据脑膜炎双球菌表面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脑膜炎双球菌可分为A、B、C、D、X、Y、Z、29E、W135、H、I、K、L等13个血清群。我国流行菌株原以A群为主,近年来C群在某些省份已成为发病的优势菌群,并在个别省份发现由W135引起的病例。人群普遍对脑膜炎双球菌易感,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更为多见,且婴幼儿得病预后较差,少数患者可因脑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或粘连并发颅神经损害,出现脑积水、硬膜积液或肢体运动障碍偶尔也发生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如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特别是暴发型流脑的病死率很高,可在24小时内死亡,治疗后存活的病例中仍有10%-20%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对儿童的健康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流行因素与室内活动多、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居住拥挤、患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有关。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学校需加强防范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浑身乏力等感冒样症状,继而皮肤和口腔粘膜、眼结膜出现针尖或片状出血斑,严重时有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怕光、狂躁等症状,甚至死亡。我国每年大约有三千人患流脑,死亡近二百人左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带菌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借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流脑全年都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常在冬春季节流行,可呈散发、流行及大流行。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颈项强直和败血症以及脑膜刺激等症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介绍,根据脑膜炎双球菌表面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脑膜炎双球菌可分为A、B、C、D、X、Y、Z、29E、W135、H、I、K、L等13个血清群。我国流行菌株原以A群为主,近年来C群在某些省份已成为发病的优势菌群,并在个别省份发现由W135引起的病例。人群普遍对脑膜炎双球菌易感,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更为多见,且婴幼儿得病预后较差,少数患者可因脑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或粘连并发颅神经损害,出现脑积水、硬膜积液或肢体运动障碍偶尔也发生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如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特别是暴发型流脑的病死率很高,可在24小时内死亡,治疗后存活的病例中仍有10%-20%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对儿童的健康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流行因素与室内活动多、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居住拥挤、患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有关。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学校需加强防范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浑身乏力等感冒样症状,继而皮肤和口腔粘膜、眼结膜出现针尖或片状出血斑,严重时有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怕光、狂躁等症状,甚至死亡。我国每年大约有三千人患流脑,死亡近二百人左右。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