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盒制作氧气罩:一个婴儿丧生前的24小时
2010年08月12日 09:39
蛋糕盒制作氧气罩
与时下闹得沸沸扬扬的“缝肛门”不同的是,“缝肛”门是越辨越模糊,至今没人知道是不是缝了肛门。而林伟出生仅一天的儿子“因抢救无效死亡”事件中,无论是患方、医院还是官方均承认有这样一个细节,抢救婴儿过程中,医生曾用蛋糕盒代替氧气罩。
林伟至今还在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坚持转院。
“当时医生说孩子病情稳定说服了我。”林伟说,医生劝自己不要转院的另一个理由是,婴儿病情稍微稳定,如果转院,可能给孩子带来麻烦。
林伟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孩子还是需要转院。
7月20日早上8点,医院突然告知林伟婴儿病情恶化,并建议马上转成都华西医院。“费用大概1万元到2万元,请家属考虑,随后给我答复好做安排。”林伟还记得当时医生这样告诉自己。
9点,林伟答应转院。但却被告知镇医院救护车设备不达标,没有氧气瓶,必须联系仁寿救护车下来接送。
中午12点30分,救护车到达汪洋镇医院。当林伟把孩子放到车上后,“看到急救设备并不齐全,连氧气罩也没有。”
紧急情况下,随行医生唐立生对林伟说,“去蛋糕店买个蛋糕盒子做个简易的氧气罩使用。”在此后的仁寿县卫生局介入的调查中,唐立生此举被解读为危急时刻的应变。
带着蛋糕盒做的氧气罩,同时又在转院途中,婴儿病情多次恶化。唐立生给婴儿做胸压等急救措施,“虽病情有所好转,但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林伟说,在抢救的第三次,唐立生告知他,婴儿病情太严重,只能先送到仁寿县保健院抢救。
“婴儿送至保健院门口时,已经不行了。”在送到抢救室途中,林伟看到婴儿鼻孔出血。半个小时后,婴儿抢救无效死亡。
乡镇医疗设施隐忧
2010年7月21日,患方以死亡婴儿的姑父名义在网络发帖,爆料“医院为了自身利益拒绝转院、医务人员收红包”等情况。此外,患儿家属还“拒不移尸,封堵医院大门”。
次日,仁寿县卫生局指派医政股相关人员及县医院儿科主任到现场进行处理。调查后,认为医院治疗处理正确,患儿死亡系本身疾病所致。
后医患双方反复协商,于7月29日达成协议,医院赔偿2.4万元,患方息诉息访。
参与该医疗纠纷的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在记者多次提问中也坦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目前许多乡镇卫生院都是医院自己配备救护车,由于资金短缺,设施通常都不够完备。
诸如乡镇卫生院的救护车大多配备氧气袋,而非氧气罐,“这就直接使救护车不能长距离运送病人。”该工作人员总结说。
“如此,便从侧面证明了乡镇医院医疗设备不达标、救护车配备不完善成为婴儿死亡的幕后推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仁寿县卫生局负责医疗投诉受理的杨波告诉记者,“救护车是不是一定要配备婴儿给氧面罩,我们就不得而知。”
杨波称,救护车是否必须要配备这些医疗设备,目前他还没有发现有这方面的规定。“抢救室配备的东西,不一定全部要配备到救护车上,毕竟空间有限。”
婴儿的死亡,暴露的不仅是救护车内部配备问题,还有整个救护中心救护车数量的问题。
仁寿县急救分中心急救科主任陈斌接受影响力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氧气和急救药品是救护车最基本的配置,不然怎么会起到救护作用呢?
同样,他也谈到了目前仁寿急救分中心所面临的困境,救护车数量是按照城区人口每5万人一辆配置的,目前急救中心只有4辆救护车,乡镇需要120救护车数量远远不够,并且路途遥远,影响救护时间。
“经常会有人打120求救,中心却派不出救护车的情况。”对此,陈斌充满无奈,特别是在天气状况不好时,到处都在出车祸,救护车数量根本不够。
“救护车的配置方面,确实应该得到重视。”陈斌总结说。■
与时下闹得沸沸扬扬的“缝肛门”不同的是,“缝肛”门是越辨越模糊,至今没人知道是不是缝了肛门。而林伟出生仅一天的儿子“因抢救无效死亡”事件中,无论是患方、医院还是官方均承认有这样一个细节,抢救婴儿过程中,医生曾用蛋糕盒代替氧气罩。
林伟至今还在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坚持转院。
“当时医生说孩子病情稳定说服了我。”林伟说,医生劝自己不要转院的另一个理由是,婴儿病情稍微稳定,如果转院,可能给孩子带来麻烦。
林伟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孩子还是需要转院。
7月20日早上8点,医院突然告知林伟婴儿病情恶化,并建议马上转成都华西医院。“费用大概1万元到2万元,请家属考虑,随后给我答复好做安排。”林伟还记得当时医生这样告诉自己。
9点,林伟答应转院。但却被告知镇医院救护车设备不达标,没有氧气瓶,必须联系仁寿救护车下来接送。
中午12点30分,救护车到达汪洋镇医院。当林伟把孩子放到车上后,“看到急救设备并不齐全,连氧气罩也没有。”
紧急情况下,随行医生唐立生对林伟说,“去蛋糕店买个蛋糕盒子做个简易的氧气罩使用。”在此后的仁寿县卫生局介入的调查中,唐立生此举被解读为危急时刻的应变。
带着蛋糕盒做的氧气罩,同时又在转院途中,婴儿病情多次恶化。唐立生给婴儿做胸压等急救措施,“虽病情有所好转,但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林伟说,在抢救的第三次,唐立生告知他,婴儿病情太严重,只能先送到仁寿县保健院抢救。
“婴儿送至保健院门口时,已经不行了。”在送到抢救室途中,林伟看到婴儿鼻孔出血。半个小时后,婴儿抢救无效死亡。
乡镇医疗设施隐忧
2010年7月21日,患方以死亡婴儿的姑父名义在网络发帖,爆料“医院为了自身利益拒绝转院、医务人员收红包”等情况。此外,患儿家属还“拒不移尸,封堵医院大门”。
次日,仁寿县卫生局指派医政股相关人员及县医院儿科主任到现场进行处理。调查后,认为医院治疗处理正确,患儿死亡系本身疾病所致。
后医患双方反复协商,于7月29日达成协议,医院赔偿2.4万元,患方息诉息访。
参与该医疗纠纷的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在记者多次提问中也坦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目前许多乡镇卫生院都是医院自己配备救护车,由于资金短缺,设施通常都不够完备。
诸如乡镇卫生院的救护车大多配备氧气袋,而非氧气罐,“这就直接使救护车不能长距离运送病人。”该工作人员总结说。
“如此,便从侧面证明了乡镇医院医疗设备不达标、救护车配备不完善成为婴儿死亡的幕后推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仁寿县卫生局负责医疗投诉受理的杨波告诉记者,“救护车是不是一定要配备婴儿给氧面罩,我们就不得而知。”
杨波称,救护车是否必须要配备这些医疗设备,目前他还没有发现有这方面的规定。“抢救室配备的东西,不一定全部要配备到救护车上,毕竟空间有限。”
婴儿的死亡,暴露的不仅是救护车内部配备问题,还有整个救护中心救护车数量的问题。
仁寿县急救分中心急救科主任陈斌接受影响力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氧气和急救药品是救护车最基本的配置,不然怎么会起到救护作用呢?
同样,他也谈到了目前仁寿急救分中心所面临的困境,救护车数量是按照城区人口每5万人一辆配置的,目前急救中心只有4辆救护车,乡镇需要120救护车数量远远不够,并且路途遥远,影响救护时间。
“经常会有人打120求救,中心却派不出救护车的情况。”对此,陈斌充满无奈,特别是在天气状况不好时,到处都在出车祸,救护车数量根本不够。
“救护车的配置方面,确实应该得到重视。”陈斌总结说。■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