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7万,我想让儿子上5万的贵族幼儿园”: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话毁了多少人!
2022年12月20日 00:00
知乎上有个提问引起无数网友热议。
题主在三线城市4S店做销售,两夫妻年收7万,房贷一年3万,孩子保险7000元。
老婆想让孩子上贵族幼儿园,她认为贵族幼儿园都是有钱人,孩子能进富人圈子。
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要5万,再加上房贷和保险,支出超过目前收入,让原本就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两夫妻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老婆骂老公没出息,而老公觉得负担太重,不如上普通幼儿园。
大多数网友觉得在收入有限的条件下送孩子去贵族幼儿园没必要,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但仍有少数网友表示理解。他们觉得再穷不能穷孩子,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所有父母的心声。
可为了这个心声,超出家庭负荷供养,剥夺孩子吃苦历练的机会,只会毁了孩子。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藏着孩子的眼界和格局。穷家富养,只能养出败家子和白眼狼。
真正的富养,从来都不是靠钱砸。给孩子心灵和精神上的滋润,才能养出真正的寒门贵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比穷养更伤孩子的,是穷家富养
穷家富养,是生活不如意的父母喂给孩子最毒的毒药,最终荼毒的是孩子的人生。
经典老电影《包氏父子》里,老包是秦府仆人,唯一的愿望是小包有出息。
可小包不争气,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
他羡慕同班的郭少爷,觉得跟他们混也能成阔少爷。
郭少爷有什么,小包也要有什么。
有次,他看到郭少爷抹了头油,回到家后,他叫老包买同款头油。
20世纪30年代,老包每月只挣7块钱,一件棉袍穿了15年都舍不得换,而头油要100元,老包买不起。
于是,一生没做过亏心事的老包竟去偷少爷的头油。
老包苦得节衣缩食,小包活得光鲜亮丽。
到了大年三十,老包跟讨债的人周旋,学校派人通知,小包打架伤人,被学校开除,还罚交50元医疗费。
老包走出校门,周围债主还在逼问他,可老包神情呆滞地走向远方。
月薪只有几块,却让小包过月入过百的生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富人的溺爱也许能用钱来买单,可穷人的溺爱只能拿人生来买单。
穷人家养出富二代,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败笔。
他们失去的不单单是进取心,而是底线和良知。
心理学家苏尼娅·卢塔尔和肖恩·拉唐德雷斯对这群穷家富养的家庭做过研究,发现这群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紊乱、焦虑、抑郁,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等问题。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爱就是,只要孩子敢要,父母就敢给。
前不久,舅妈打电话找我借钱,说表弟要买苹果手机,不给买就发脾气,但是家里真的拿不出钱了。
舅舅舅妈每月收入合计5000元,受疫情影响,舅舅的工厂倒闭下岗,全家唯一经济来源只有舅妈2000元的微薄工资。
而表弟不仅不体谅父母,反而要买1万多的苹果手机。舅妈不答应,表弟直接上手暴打舅妈,幸好有邻居劝阻,才没闹出人命。
可表弟一脸不在乎地说:“谁叫他们不给我买手机。”没办法,舅妈只能开口借钱。
纵子如杀子,舅妈无底线的溺爱,造成了表弟对生命失去敬畏心。
被穷家富养“喂”大的孩子,会让父母用一生来买单。
因为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只能养出没有金钱观的孩子,永远向父母伸手要钱。
父母尚在苟且,孩子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俞敏洪说过,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只懂自己的快乐,不懂父母的辛酸,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丝一毫,那么你已经全无良知了。
富养一旦失去底线,孩子就会变成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02
穷家富养背后,是焦虑和亏欠
穷家富养本意是对孩子的爱,可这份爱充满焦虑。
微博有个帖子,一对夫妻每月收入8000元,每月定期还房贷3000元,还要养车和抚养老人、孩子。
一个月生活费在3000元左右。
而老婆给儿子买一双1299元的鞋子,老公指责她乱花钱。
可她觉得:“穷谁也不能穷孩子,要买就要买最好的。”
其实,在养孩子事情上,父母舍得下血本。
《2017中国家庭消费教育白皮书》提到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50%以上,51.24%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消费比家庭其他消费更重要。
之所以会出现穷家富养,是因为父母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害怕自己没狠心给孩子提供支持和投资。
这种超负荷的爱,背后藏着父母的亏欠感。
南非有个炫富组织,成员们没工作,却过着奢侈的生活。
他们每天穿品牌衣服,喝洋酒,唯一的爱好是在穷人面前摆阔绰。
你以为他们是富二代,其实他们的父母只有微薄收入,甚至有家庭不惜贷款给孩子买奢侈品,让他加入组织。
为什么父母要这么做?
母亲说:“害怕看到儿子成为暴徒。”
南非研究者发现这群孩子的父母对她们无底线的纵容。
心理学上把这种纵容称为“补偿心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提到,人由于缺乏或恐惧,所以不满足普通状态,而寻找一种超值的补偿。
补偿心理,是父母的自我安慰。
父母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在孩子身上得到重视。
所以父母才会竭尽所能透支自己满足孩子,哪怕这份付出是盲目的。
父母超出能力的补偿,反而泄露内心匮乏感。
父母越补偿,孩子越任性骄纵。
03
真正的富养,用爱喂饱孩子的头脑和灵魂
李雪说过,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
前段时间,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Trave Noah在评论美国5G政策的段子,上了央视新闻。
中国网友称呼他为崔娃。
崔娃是美国深夜喜剧脱口秀节目中唯一的黑人主持人,在2017年,被评为“纽约媒体35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他有如今的成就得益于妈妈帕特里夏·诺步伊赛洛·诺亚的教育。
在《天生有罪》自传中,崔娃生活在种族隔离的年代,诺亚是南非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家里也穷得一贫如洗。
即便这样,诺亚教崔娃学英语,家里穷到买不起书,她就去教会登记接受二手书的捐赠。
为了让崔娃能上学,诺亚努力工作和极度的省吃俭用。
虽然家里没有多余钱娱乐,可诺亚仍旧带他享受生活。
她开破烂二手车带崔娃兜风,逛约翰内斯堡所有公园,还去溜冰、露天电影院、白人居住的高档社区散步。
生活充满黑暗,可诺亚给孩子点燃一束光。
诺亚常对崔娃说,我要喂饱你的肚子,也要喂饱你的灵魂,喂饱你的头脑。
诺亚没给崔亚好的物质条件,却在精神上灌输白人的思想和文化,让崔娃意识到人人平等。
长大后,他能勇敢地为黑人发声。
这份爱看似廉价,却无限有力量。
用钱堆砌养孩子是溺养,用远见和阅历养孩子才是富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懂得富养的父母,是做孩子生命中的摆渡人。
因为他们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跟社会兵戎相见。
只有教会孩子敢于面对贫穷和困难,告诉孩子努力的意义,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想要的人生,才是孩子成长路上千金难买的财富。
要知道,每一个被精神富养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深谋远虑的父母。穷家富养不如用爱培养,给孩子爱的滋养,才是孩子成长的源泉。
题主在三线城市4S店做销售,两夫妻年收7万,房贷一年3万,孩子保险7000元。
老婆想让孩子上贵族幼儿园,她认为贵族幼儿园都是有钱人,孩子能进富人圈子。
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要5万,再加上房贷和保险,支出超过目前收入,让原本就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两夫妻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老婆骂老公没出息,而老公觉得负担太重,不如上普通幼儿园。
大多数网友觉得在收入有限的条件下送孩子去贵族幼儿园没必要,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但仍有少数网友表示理解。他们觉得再穷不能穷孩子,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所有父母的心声。
可为了这个心声,超出家庭负荷供养,剥夺孩子吃苦历练的机会,只会毁了孩子。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藏着孩子的眼界和格局。穷家富养,只能养出败家子和白眼狼。
真正的富养,从来都不是靠钱砸。给孩子心灵和精神上的滋润,才能养出真正的寒门贵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比穷养更伤孩子的,是穷家富养
穷家富养,是生活不如意的父母喂给孩子最毒的毒药,最终荼毒的是孩子的人生。
经典老电影《包氏父子》里,老包是秦府仆人,唯一的愿望是小包有出息。
可小包不争气,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
他羡慕同班的郭少爷,觉得跟他们混也能成阔少爷。
郭少爷有什么,小包也要有什么。
有次,他看到郭少爷抹了头油,回到家后,他叫老包买同款头油。
20世纪30年代,老包每月只挣7块钱,一件棉袍穿了15年都舍不得换,而头油要100元,老包买不起。
于是,一生没做过亏心事的老包竟去偷少爷的头油。
老包苦得节衣缩食,小包活得光鲜亮丽。
到了大年三十,老包跟讨债的人周旋,学校派人通知,小包打架伤人,被学校开除,还罚交50元医疗费。
老包走出校门,周围债主还在逼问他,可老包神情呆滞地走向远方。
月薪只有几块,却让小包过月入过百的生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富人的溺爱也许能用钱来买单,可穷人的溺爱只能拿人生来买单。
穷人家养出富二代,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败笔。
他们失去的不单单是进取心,而是底线和良知。
心理学家苏尼娅·卢塔尔和肖恩·拉唐德雷斯对这群穷家富养的家庭做过研究,发现这群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紊乱、焦虑、抑郁,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等问题。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爱就是,只要孩子敢要,父母就敢给。
前不久,舅妈打电话找我借钱,说表弟要买苹果手机,不给买就发脾气,但是家里真的拿不出钱了。
舅舅舅妈每月收入合计5000元,受疫情影响,舅舅的工厂倒闭下岗,全家唯一经济来源只有舅妈2000元的微薄工资。
而表弟不仅不体谅父母,反而要买1万多的苹果手机。舅妈不答应,表弟直接上手暴打舅妈,幸好有邻居劝阻,才没闹出人命。
可表弟一脸不在乎地说:“谁叫他们不给我买手机。”没办法,舅妈只能开口借钱。
纵子如杀子,舅妈无底线的溺爱,造成了表弟对生命失去敬畏心。
被穷家富养“喂”大的孩子,会让父母用一生来买单。
因为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只能养出没有金钱观的孩子,永远向父母伸手要钱。
父母尚在苟且,孩子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俞敏洪说过,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只懂自己的快乐,不懂父母的辛酸,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丝一毫,那么你已经全无良知了。
富养一旦失去底线,孩子就会变成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02
穷家富养背后,是焦虑和亏欠
穷家富养本意是对孩子的爱,可这份爱充满焦虑。
微博有个帖子,一对夫妻每月收入8000元,每月定期还房贷3000元,还要养车和抚养老人、孩子。
一个月生活费在3000元左右。
而老婆给儿子买一双1299元的鞋子,老公指责她乱花钱。
可她觉得:“穷谁也不能穷孩子,要买就要买最好的。”
其实,在养孩子事情上,父母舍得下血本。
《2017中国家庭消费教育白皮书》提到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50%以上,51.24%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消费比家庭其他消费更重要。
之所以会出现穷家富养,是因为父母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害怕自己没狠心给孩子提供支持和投资。
这种超负荷的爱,背后藏着父母的亏欠感。
南非有个炫富组织,成员们没工作,却过着奢侈的生活。
他们每天穿品牌衣服,喝洋酒,唯一的爱好是在穷人面前摆阔绰。
你以为他们是富二代,其实他们的父母只有微薄收入,甚至有家庭不惜贷款给孩子买奢侈品,让他加入组织。
为什么父母要这么做?
母亲说:“害怕看到儿子成为暴徒。”
南非研究者发现这群孩子的父母对她们无底线的纵容。
心理学上把这种纵容称为“补偿心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提到,人由于缺乏或恐惧,所以不满足普通状态,而寻找一种超值的补偿。
补偿心理,是父母的自我安慰。
父母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在孩子身上得到重视。
所以父母才会竭尽所能透支自己满足孩子,哪怕这份付出是盲目的。
父母超出能力的补偿,反而泄露内心匮乏感。
父母越补偿,孩子越任性骄纵。
03
真正的富养,用爱喂饱孩子的头脑和灵魂
李雪说过,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
前段时间,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Trave Noah在评论美国5G政策的段子,上了央视新闻。
中国网友称呼他为崔娃。
崔娃是美国深夜喜剧脱口秀节目中唯一的黑人主持人,在2017年,被评为“纽约媒体35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他有如今的成就得益于妈妈帕特里夏·诺步伊赛洛·诺亚的教育。
在《天生有罪》自传中,崔娃生活在种族隔离的年代,诺亚是南非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家里也穷得一贫如洗。
即便这样,诺亚教崔娃学英语,家里穷到买不起书,她就去教会登记接受二手书的捐赠。
为了让崔娃能上学,诺亚努力工作和极度的省吃俭用。
虽然家里没有多余钱娱乐,可诺亚仍旧带他享受生活。
她开破烂二手车带崔娃兜风,逛约翰内斯堡所有公园,还去溜冰、露天电影院、白人居住的高档社区散步。
生活充满黑暗,可诺亚给孩子点燃一束光。
诺亚常对崔娃说,我要喂饱你的肚子,也要喂饱你的灵魂,喂饱你的头脑。
诺亚没给崔亚好的物质条件,却在精神上灌输白人的思想和文化,让崔娃意识到人人平等。
长大后,他能勇敢地为黑人发声。
这份爱看似廉价,却无限有力量。
用钱堆砌养孩子是溺养,用远见和阅历养孩子才是富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懂得富养的父母,是做孩子生命中的摆渡人。
因为他们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跟社会兵戎相见。
只有教会孩子敢于面对贫穷和困难,告诉孩子努力的意义,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想要的人生,才是孩子成长路上千金难买的财富。
要知道,每一个被精神富养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深谋远虑的父母。穷家富养不如用爱培养,给孩子爱的滋养,才是孩子成长的源泉。
展开全部内容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