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妈妈选择救儿子不救女儿,她错了吗?
2020年03月03日 00:15
最近看到知乎热榜上有个提问:“《唐山大地震》:妈妈选择救儿子不救女儿,做错了吗?”
其中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在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的确,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影片中,妈妈元妮找到孩子时,废墟下,一块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一头是姐姐方登,一头是弟弟方达。
撬这头,就压住了那头。撬那头,就压住了这头。救援者说,两个孩子只能活一个,他们让元妮拿主意。
元妮痛苦地说:“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啊!我求求你们都救吧,我求求你们啊,都救啊……”
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救援者催元妮赶快拿主意,免得两个孩子都活不了。
元妮犹豫不决,作为妈妈,手心手背都是肉,丢了哪边都是钻心的痛。
在二选一的问题中,她找不到答案。
不仅是她,如果非要在两个孩子中做出选择,任何人都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因为,选哪个都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网友的回答一针见血:“这个送命题真的太难了,没有对错,只有伤害。”
的确,天灾摧毁的建筑物可以逐一进行修复和重建,而父母在孩子心灵中刮擦出的伤口,却无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痊愈。
01
救谁都没错,错的是失衡的爱
三十多年中,女儿难以接受被妈妈放弃,妈妈难以原谅自己的二选一。母女俩,都在忍受着心灵的煎熬。
无疑,元妮是爱女儿的,如果她不爱女儿,她就不会在几十年的时光中不停地用愧疚折磨自己。
但她也跟很多的父母一样,对孩子的爱多少有点失衡。
电影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元妮老公买了一台电扇,姐弟俩拿回了家。
儿子挤在电扇前说:“先让我吹。”
女儿却拉过妈妈说:“先让妈吹,妈做饭热。”
在女儿心中,妈妈很重要,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先让妈妈用。然而,妈妈却没有把她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正如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家里只剩下一个西红柿,妈妈把西红柿给了儿子。她对女儿说:把西红柿让给弟弟,明天再给她买。
地震的时候,妈妈最终的选择是儿子都是注定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女儿聪明懂事,是个心疼妈妈的好女儿,关心弟弟的好姐姐。可是,生死关头,妈妈还是把弟弟看得比她更重要。
或许,这正是女儿的心结所在。生活小事,她要让着弟弟;生命大事,她仍然要让着弟弟。
只因为她是个女孩,弟弟是个男孩,很多时候,她就成了姐弟俩中不被爱的那个。
或许,她最在意的不是妈妈救了弟弟,而是妈妈对她和弟弟的爱并不一样多。
电影中还有个令人气愤的场景,地震之后,元妮的婆婆和小姑来看他们母子俩。奶奶和姑姑为爸爸的死伤心,为弟弟的受伤伤心,却没有人问起过姐姐。
姐姐是生是死,她们不关心,只因为姐姐是个女孩。
奶奶抱着孙子心疼地哭,却没有问一句孙女在哪。
那个被弟弟夺走了活命机会的女孩,在奶奶和姑姑的世界中,似乎从未出现过。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饱满的爱,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父母救谁都没错,错的是爱得不够均衡。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对女儿造成的伤害,是贯穿一生的。
那个被压在水泥板下被放弃的小女孩就这样恨了一生,倔了一生……
02
失衡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关于蜜枣。
有一段时间,弟弟爱吃蜜枣,妈妈买了很多,用来煮粥。
每一次,弟弟碗里的蜜枣都明显比她的多。有一次,她故意在饭菜都上桌前,开始吃弟弟的粥。
妈妈当时看她的表情,她一直都忘不了。
妈妈后来跟楼下阿姨聊天时,还说她抢了弟弟那碗蜜枣多的粥,一点儿都不懂事。
妈妈说,有些东西不是她能“抢”到的。虽然她在外一直是乐观的女汉子形象,但是每当想起这件事,总会忍不住落泪。
有一件事,她的妈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其实,她很讨厌吃蜜枣。
她想抢的,哪里是蜜枣,是父母均衡的爱而已。
只可惜,她从来都“抢”不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的心总是敏感的,能敏锐地感觉到父母的爱是否失衡。
那些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总是能准确地感受到自己的被忽视。
有网友说,“父母总说弟弟小,你当姐姐的要让着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也是个孩子啊!
同样是孩子,只因为是女儿,就要少得一份爱。这是多少做女儿的心中难以修复之痛。
儿女各有不同,重男轻女的父母却都是一样的,因为太爱儿子,而忽视了女儿。
更可笑的是,很多这样的父母,老了还要靠女儿养。
邻居阿姨从小偏心儿子,可是现在老了,儿子借口房贷车贷压力太大,连每月的生活费都不愿出。
阿姨心疼儿子,总是说他不是不孝顺,只是手头紧。每月的开销,阿姨都靠女儿资助。
阿姨的心思,女儿心中自然是明白的。只是,又不忍心让她老无所依,就时常关照她的生活。
母女俩并不亲密,女儿像是在履行义务,每次来了就是送钱送物,送完了就走。
被忽视的女儿总会长大,可是,女儿心中的伤痕,却一辈子无法愈合。
做女儿的可以用钱为父母养老,却很难再跟父母修复亲密关系。
家是温暖的,家也会伤人。千千万万个像苏明玉、樊胜美、房似锦内心的阴影,又该用多少阳光才能照亮她们?
03
给孩子公平的爱
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期待被爱的心,父母的爱,是孩子最温暖的精神支柱。
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厚此薄彼。因为,只有一碗水端平,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孔嬷嬷说过这样一段话:
“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宁静。虽说兄弟姊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可也得是这个让,或者是那个让,总不能让一头让,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间,难免生出嫌隙来!”
父母不偏爱,是手足情深的前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父母偏爱其中一个,伤害的往往是两个孩子。
作为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没有哪个父母想要故意伤害孩子。
既然爱他们,就爱的公平点吧。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父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爱,却不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爱去对待孩子。
有人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他们身上的‘雪’别人看不见,只能自己躲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
父母子女一场,是最美的缘份。
给儿女同样温暖的春风,才不会让孩子的人生满是冰雪。
愿天下父母,都能用同等的爱,成就孩子的手足情深,温暖孩子前行的路。
其中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在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的确,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影片中,妈妈元妮找到孩子时,废墟下,一块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一头是姐姐方登,一头是弟弟方达。
撬这头,就压住了那头。撬那头,就压住了这头。救援者说,两个孩子只能活一个,他们让元妮拿主意。
元妮痛苦地说:“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啊!我求求你们都救吧,我求求你们啊,都救啊……”
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救援者催元妮赶快拿主意,免得两个孩子都活不了。
元妮犹豫不决,作为妈妈,手心手背都是肉,丢了哪边都是钻心的痛。
在二选一的问题中,她找不到答案。
不仅是她,如果非要在两个孩子中做出选择,任何人都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因为,选哪个都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网友的回答一针见血:“这个送命题真的太难了,没有对错,只有伤害。”
的确,天灾摧毁的建筑物可以逐一进行修复和重建,而父母在孩子心灵中刮擦出的伤口,却无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痊愈。
01
救谁都没错,错的是失衡的爱
三十多年中,女儿难以接受被妈妈放弃,妈妈难以原谅自己的二选一。母女俩,都在忍受着心灵的煎熬。
无疑,元妮是爱女儿的,如果她不爱女儿,她就不会在几十年的时光中不停地用愧疚折磨自己。
但她也跟很多的父母一样,对孩子的爱多少有点失衡。
电影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元妮老公买了一台电扇,姐弟俩拿回了家。
儿子挤在电扇前说:“先让我吹。”
女儿却拉过妈妈说:“先让妈吹,妈做饭热。”
在女儿心中,妈妈很重要,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先让妈妈用。然而,妈妈却没有把她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正如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家里只剩下一个西红柿,妈妈把西红柿给了儿子。她对女儿说:把西红柿让给弟弟,明天再给她买。
地震的时候,妈妈最终的选择是儿子都是注定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女儿聪明懂事,是个心疼妈妈的好女儿,关心弟弟的好姐姐。可是,生死关头,妈妈还是把弟弟看得比她更重要。
或许,这正是女儿的心结所在。生活小事,她要让着弟弟;生命大事,她仍然要让着弟弟。
只因为她是个女孩,弟弟是个男孩,很多时候,她就成了姐弟俩中不被爱的那个。
或许,她最在意的不是妈妈救了弟弟,而是妈妈对她和弟弟的爱并不一样多。
电影中还有个令人气愤的场景,地震之后,元妮的婆婆和小姑来看他们母子俩。奶奶和姑姑为爸爸的死伤心,为弟弟的受伤伤心,却没有人问起过姐姐。
姐姐是生是死,她们不关心,只因为姐姐是个女孩。
奶奶抱着孙子心疼地哭,却没有问一句孙女在哪。
那个被弟弟夺走了活命机会的女孩,在奶奶和姑姑的世界中,似乎从未出现过。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饱满的爱,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父母救谁都没错,错的是爱得不够均衡。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对女儿造成的伤害,是贯穿一生的。
那个被压在水泥板下被放弃的小女孩就这样恨了一生,倔了一生……
02
失衡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关于蜜枣。
有一段时间,弟弟爱吃蜜枣,妈妈买了很多,用来煮粥。
每一次,弟弟碗里的蜜枣都明显比她的多。有一次,她故意在饭菜都上桌前,开始吃弟弟的粥。
妈妈当时看她的表情,她一直都忘不了。
妈妈后来跟楼下阿姨聊天时,还说她抢了弟弟那碗蜜枣多的粥,一点儿都不懂事。
妈妈说,有些东西不是她能“抢”到的。虽然她在外一直是乐观的女汉子形象,但是每当想起这件事,总会忍不住落泪。
有一件事,她的妈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其实,她很讨厌吃蜜枣。
她想抢的,哪里是蜜枣,是父母均衡的爱而已。
只可惜,她从来都“抢”不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的心总是敏感的,能敏锐地感觉到父母的爱是否失衡。
那些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总是能准确地感受到自己的被忽视。
有网友说,“父母总说弟弟小,你当姐姐的要让着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也是个孩子啊!
同样是孩子,只因为是女儿,就要少得一份爱。这是多少做女儿的心中难以修复之痛。
儿女各有不同,重男轻女的父母却都是一样的,因为太爱儿子,而忽视了女儿。
更可笑的是,很多这样的父母,老了还要靠女儿养。
邻居阿姨从小偏心儿子,可是现在老了,儿子借口房贷车贷压力太大,连每月的生活费都不愿出。
阿姨心疼儿子,总是说他不是不孝顺,只是手头紧。每月的开销,阿姨都靠女儿资助。
阿姨的心思,女儿心中自然是明白的。只是,又不忍心让她老无所依,就时常关照她的生活。
母女俩并不亲密,女儿像是在履行义务,每次来了就是送钱送物,送完了就走。
被忽视的女儿总会长大,可是,女儿心中的伤痕,却一辈子无法愈合。
做女儿的可以用钱为父母养老,却很难再跟父母修复亲密关系。
家是温暖的,家也会伤人。千千万万个像苏明玉、樊胜美、房似锦内心的阴影,又该用多少阳光才能照亮她们?
03
给孩子公平的爱
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期待被爱的心,父母的爱,是孩子最温暖的精神支柱。
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厚此薄彼。因为,只有一碗水端平,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孔嬷嬷说过这样一段话:
“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宁静。虽说兄弟姊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可也得是这个让,或者是那个让,总不能让一头让,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间,难免生出嫌隙来!”
父母不偏爱,是手足情深的前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父母偏爱其中一个,伤害的往往是两个孩子。
作为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没有哪个父母想要故意伤害孩子。
既然爱他们,就爱的公平点吧。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父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爱,却不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爱去对待孩子。
有人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他们身上的‘雪’别人看不见,只能自己躲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
父母子女一场,是最美的缘份。
给儿女同样温暖的春风,才不会让孩子的人生满是冰雪。
愿天下父母,都能用同等的爱,成就孩子的手足情深,温暖孩子前行的路。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