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妈妈逼出来的国民boy
2019年07月04日 20:47
  随着《这就是街舞》的热播,在节目中担任明星导师的易烊千玺,再度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他凭着动感的舞姿和较高的编舞能力,不仅征服了一大票观众,也让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才艺和成熟的性格,易烊千玺一路人气攀升,微博粉丝量已超过同组合的王源和王俊凯,频频在各类节目中亮相,代言广告拿到手软,音乐、街舞、演艺事业全面发展……

  一路走来,从默默无闻的练习生到闪耀的主角,易炀千玺付出了无数的汗水。

  他能有今天的收获,不只是因为他足够努力,更是妈妈“逼”他一把的结果。

 
  一、父母的“逼”,是一种成全
  在2017年参加综艺节目《熟悉的味道》时,易烊千玺提到,妈妈从小就对他期望很高,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

  当时易烊千玺家在北京昌平郊区,每次上培训班都要花两个小时。

  训练得很辛苦,遇到易炀千玺偶尔偷懒,妈妈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他。

  在写给妈妈的信中,易炀千玺提到:

  “虽然小时候老挨您打,但我记得,那是因为我老磨叽”

  “小时候那段最辛苦的时候,您一直陪在我身边,鼓励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是因为有妈妈的陪伴、鼓励和监督,不管多艰难,易炀千玺也没有放弃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如一日高强度的训练,换来的是一个个奖杯和荣誉,开启的是易烊千玺风光无限的星途:

  5岁时,他就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才艺训练营》节目中获得周冠军;

  7岁时受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栏目邀请,担任小老师;

  9岁时加入乐队“飞炫少年”组合,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拿了不少比赛奖项;

  13岁时加入“TFBOYS”组合,一举成名,此后更是朝着全方位艺人的方向发展,收获了无数的粉丝和好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妈妈的“逼”,成全了一个国民“boy”。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站着的一定是舍得“逼”孩子的父母。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不逼孩子一把,就永远不会知道孩子到底能表现得多出色。

 

  美国虎妈蔡美儿对两个女儿要求极为严格,当年她的“十大禁止家规”引起人们广泛的热议。

  很多人认为她对女儿太苛刻,比如不允许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允许一天没练钢琴或小提琴等等。

  但正是她这种严厉教育,培养出了两个出色的女儿。

  姐妹俩双双考入哈佛大学,不像一些人预料的那样,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对生活、学习充满拼搏的精神,比同龄的孩子更加出类拔萃。

  当露露被问道:“你是否有心理创伤?妈妈是不是把你的生活搞砸了?”

  她回答说: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如果没有人逼一把,只活出了生命的85%的潜力。

  而无论他们的极限是什么,他们总可以做得比这多一点。”

  这就是教育的精髓,永远让孩子多努力一点,永远不给孩子“有退路”的想法。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咬牙一往无前,不断挖掘自己人生中的可能性。
  二、孩子的未来,是父母逼出来的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爸爸辛格用“逼”,逼出了女儿们成功的人生。

  辛格发现两个女儿身上有摔跤天赋,打算将她们培养成世界冠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辛格对女儿们进行严格训练,要求她们剪短发,每天五点起床跑步,大量练习摔跤……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

  因为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女儿们开始反抗,通过一些恶作剧来逃避训练。

  但辛格没有妥协,反而对女儿们更加严厉。

  在父亲的“逼迫”下,女儿们咬牙坚持下来,夺得一个又一个的冠军,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训练是真的辛苦,但当她们拿到奖杯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

  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

  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不苦的,小时候不吃苦,长大了一样要吃社会的苦。

  而社会竞争的残酷,远比孩子小时努力训练、拼命学习要猛烈得多。

  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吃苦受挫就放弃,不去培养起孩子的抗击打能力,那孩子长大后该如何在社会立足?

  当他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如意,父母还能对他说“累了就放弃吧,没事的”这样的话吗?而他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过什么样的人生,一方面是自己的选择,一方面离不开父母的“逼”。

  懂得让孩子承受苦难和挫折的父母,才有可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严格要求,不是对孩子苛刻,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通过不断努力,在生活面前早早攒下资本,从而拥有独自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自我主宰的能力。
  三、“逼”的背后,是让孩子坚持
  也许不是每一个父亲都能“逼”出一个世界冠军,但父母仍然要有狠下心逼孩子一把的劲头。

  “逼”不是目的,“教孩子坚持”才是。

  如果让孩子学习他不喜欢的事物,那是真正意义上的逼迫。

  可是在孩子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逼”就是让他能够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懂得坚持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上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做过一个实验:对1528名智商在130以上的儿童进行长达50年的成长追踪。

  结果出人意外,这些智力相当的孩子,长大后却差距悬殊。

  有些人功成名就,有些人默默无闻。

  有些人光芒万丈,有些人一身铁锈。

  造成这一反差的,不是他们的智商,而是某样重要的品质——坚持。

  那些成绩显著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认知,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则意志薄弱,消极颓废,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

  高智商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大多数的普通人?

  孩子或许没有很高的天赋,没关系。或许没有很聪明的大脑,没关系。

  只要能够坚持,在任何一件事上都不轻言放弃,那么即使他不能成名成角,不能在某一领域出人头地,他的人生也不会差到哪里。

  当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时,如果父母能替孩子守住底线,不让他轻易退缩,在他说“不想学”的时候,叫他坚持。

  我想,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像易烊千玺感谢母亲,露露感谢虎妈,吉塔感谢爸爸那样,对父母的“逼”感激不尽。
  四、如何“逼”孩子坚持
  1、挖掘孩子的优势

  父母要先了解楚孩子的兴趣点,再有针对性地让孩子接受培训。

  如果孩子对钢琴不感兴趣,那么不妨试试绘画、足球等领域,找出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专长。

  如果孩子见到什么都想学,就要与他提前沟通,让他列举学这些特长的原因及相关规划、目标等等,帮助孩子弄清楚他到底擅长学什么。

  2、给孩子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孩子才有完成的动力。

  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定下学习目标,比如要拿到钢琴八级证书等等。

  当然,一个宏大的目标,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容易让孩子有心理负担,从而产生惰怠情绪。

  这时可以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比如在练到钢琴十级之前,先学会拉一首曲子,之后再一级一级地进步。

  3、做好时间管理

  和孩子协商,规定练习的时间和时长。

  将抽象的“坚持”落实到精确的时间段上,既能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也能培养他的时间意识,做到凡事不拖延。

  规定时间段后,最重要的是执行。

  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陪孩子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为孩子好,不是在他哭泣的时候,任由他放弃,而是在他想放弃的时候,适时逼他一把。孩子坚持下去了,就更有可能赢得体面的人生和未来。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