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惯老人带娃的方式?不如换个思路
2018年12月04日 14:09
  要问生娃后的几大烦恼,“谁来带娃”这条绝对位列前三。

  妈妈辞职在家带娃?经济来源的减少,和孩子成长中不断增加的开销,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一对不可调和矛盾。

  请保姆带娃?盘算着自己和娃他爸的工资,好像也不是很够支撑得过来。更何况,这两年来月嫂、保姆的新闻就没断过。谁能放心就这么把娃交出去呢。

  于是,请尚有余力的老人带娃,成了很多家庭的常态。

  但,随之而来的烦恼,也有很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隔代育儿,宛如宫斗?

  老人的加入,使得原本小家庭的人际关系更复杂。

  同一屋檐下的人们,既是丈夫妻子,又是父母子女,还是婆媳公婿……几重关系一叠加,些许涟漪也能搅出一场风波。

  而生活习惯的差异、看法观念的不同,也总能产生一些让父亲母亲看不惯的事情。

  “我婆婆直接用手拿消毒完的奶嘴,和她说了这不干净,偏说我挑剔。”

  “我爸总喜欢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在一旁唱反调,久而久之孩子都不听我们的话了。”

  有些事情,当场说明吧,感觉对不住老人;不说吧,觉得对不住孩子。

  实际上,老人可能也觉得很委屈。

  毕竟一把年纪了,精力体力都比不上从前,小孩又都是“充电五分钟,放电俩小时”的永动机,一整天下来,老人也很疲惫。

  而且,上一辈终于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正是享清福的时候,但为了给子女搭把手,千里迢迢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寄居在并不宽敞的住所,除了子女孙辈,没有别的亲朋好友……

  时间一久,难免有摩擦冲突。

  其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共同目标都只有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带娃绝不是各为其主的宫斗剧,而应该是互相推进、互相协助的励志剧。

  四大法宝,专治隔代育儿各种不服

  1、互相尊重

  作为子女,长辈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忙承担育儿责任,为教养孩子付出大量心血,确实应该感恩。

  作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应当承认父母的“C位”角色,尊重孩子父母的养育主张。

  有了这个互相尊重的意识,有分歧时沟通才能就事论事,避免互相指责,上升到身份,影响双方感情,比如;

  “你这样哪里像个当妈的!”

  “你还说多爱孩子,怎么这都做不好?”

  2、共同学习

  不少妈妈自己学习育儿知识很积极,由此嫌弃老一辈育儿观念落后。

  可作为长辈,对信息的获取与甄别能力都不如年轻一代,更何况每天还要带娃闯关?再说了,育儿的观点也是不断更新的,老人的观点可能陈旧,但也不应该被放在“鄙视链”的下游。

  与其居高临下地指导,不如带上劳碌在一线的长辈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当然了,有时候老人也比较固执己见,相信“我们当年……”“现在的人太娇贵”“你就是这么被带大的”不少爸妈也都听过。正所谓在爸妈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实在劝不动,不如借“权威”的口来沟通,比如:

  给老人转发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专家文章、课堂小视频;趁着一起去医院体检时,积极提问,借医生来支持我们的做法。

  同时,还可以借用老人嘴里“别人家的爸妈”的影响力。

  让他们喜欢的“小雨妈”“龙龙爸”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统一原则

  太小的孩子不能理解两套逻辑,而聪明的大孩子,则会“狡猾”地在父母和祖辈间钻空子。

  因此,对于一些根本原则,譬如饮食要不要加调味料、每天看多久的电视、自己吃饭还是喂饭等问题,爸爸妈妈们应和老人们沟通好,统一战线。

  4、适度宽容

  老人带娃,出发点是对子女与孙辈的爱。因此,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爸爸妈妈们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跟老人太过较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话说回来,爸爸妈妈也不应因为老人的帮忙,而偷偷“逃避”了自己的责任。

  没有老人,宝宝身上满载屎尿的纸尿裤不会自然脱落、自动换新;被娃弄了一地的玩具书本,不会自己归位;饭菜更不可能自己从超市飞回家,“自来熟”地躺在盘里等我们享用……

  带娃要操持的事情,远远比我们想象的繁琐。

  周末适当地参与、代班给老人休息的时间,既能让大家在许多事情上认知统一,也能给老人一个休息的机会,心情也能更好呀~

  其实,每个人带娃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别说隔代育儿,父母之间也很容易因为育儿理念的分歧,产生各种矛盾。工作忙碌、行程满满的明星爸妈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这个“千古难题”,麻麻还可以关注美赞臣铂睿主题课程,集中pick来自知名育儿殿堂的更多培育技巧!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