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中国式育儿 不避开坑娃一生
2017年03月09日 00:00
每次说到老一辈的育儿方式,很多妈妈都会吐槽:
“时代在变,我们可不能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但现实却是,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明显地受到了旧观念的影响。比如以下这五个误区,很多父母都没能理智地绕开。(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一、过早传授知识,忽略感官探索期
前几天在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请问如何培养2岁孩子的记忆力?”
看完之后朵妈一脸蒙圈,为什么我们要刻意培养一个2岁孩子的记忆力?
其实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幼儿来说,他们是用看、听、嗅、触摸等感官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的。
据调查,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这和他们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感觉统合刺激有关。
何为感统失调?
即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形成的原因包括孩子的活动范围小,感官刺激不足;家长不准孩子玩沙玩土,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孩子少爬,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等。
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后有这些表现:
▪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走路易跌倒;
▪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写字偏旁部首颠倒,无法进行流利的阅读;
▪ 触觉过分敏感:过分依恋父母,爱咬指甲爱哭,喜欢玩弄生殖器;
▪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
▪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打球或跳舞的动作协调性不好,精细动作差、动手能力差(比如做手工)等。
想要避开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多让宝宝去探索周围环境:听各种声音、观察和触摸各种物体、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地爬……而不是过早地学习各种早教知识。
二、凡事包办,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很多妈妈都会羡慕国外的孩子从小就能自己睡,从小就能自己吃饭,从小就能自己洗澡……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没有一样事情能独立做的,为何?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笨?!
当然不是!这还不是爹妈惯出来的嘛?
朵妈一个表姐,经常在群上发孩子在幼儿园独立吃饭的视频,看到孩子吃得又快又好,一粒米都没洒出来,不由得称赞:“真棒!”谁知道表姐翻了个白眼说:“哪里棒了?回家还不是要喂!”
这就是典型的包办式育儿惹的祸!
如果你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学习,到最后孩子不仅养成了独立的性格,锻炼了各种生活能力,而且当你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为孩子干这干那了,你才会有更多的精力陪孩子玩耍看书闲聊散步,关注孩子的内在发展。
一举多得的事,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做呢?
三、管束太多,不尊重孩子的天性
受敏感期的驱动,每个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行为倾向,比如:
1岁左右的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放进嘴巴“尝一尝”;学会走路以后,宝宝会很喜欢玩水、玩沙子,凡是摸起来触觉柔软的东西,都能让ta爱不释手……
但我们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看到宝宝吃手咬玩具了,立马阻止!
看到宝宝玩水玩沙子,衣服又湿又脏,果断不让玩!
对此朵妈想替宝宝们说一句:妈妈们行行好,别管束太多,放手让孩子探索ta感兴趣的行为和事物吧!
和孩子的天性对着干,不仅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而且对孩子的心智发育也非常不利。这明摆着是吃力又吃亏的事,我们为什么还执拗不改呢?
四、实行家长制,以“听话”为教育目标
“你家孩子可真听话啊!”
以前我会觉得这是一句赞赏的话,现在却觉得,不能以“听话”作为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
因为一个凡事都要以家长的话为准的孩子,多半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决策能力、判断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一旦离开了爸爸妈妈,孩子便有可能会迷失在群体中,或者成为其他孩子的追随者。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多听听ta的意见,多让ta为自己做主。比如:
ta不喜欢吃胡萝卜,你就不要在ta耳边唠唠叨叨胡萝卜多么有营养,一定要多吃;
ta出门时想戴帽子不喜欢撑伞,那就不要强迫孩子照着你的想法来。
除了孩子的品行问题、教养问题,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非原则性问题,我们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又有何不可呢?
五、陪伴孩子,走形不走心
孩子天生就需要父母的陪伴,要是父母的陪伴不足,孩子的智力发育、情绪情感发育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是,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走形不走心,人在心不在,以“陪伴之名”在干自己的事。
龙应台在《做父母也有“有效期”,最不该偷懒那十年》中提到——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实际上我们能陪孩子的时间真的非常有限,别等ta不需要你了,你才来后悔“为什么孩子和我一点都不亲?”(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而且最重要的,能促进亲子关系,让你在养育孩子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幸福和爱。
“时代在变,我们可不能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但现实却是,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明显地受到了旧观念的影响。比如以下这五个误区,很多父母都没能理智地绕开。(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一、过早传授知识,忽略感官探索期
前几天在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请问如何培养2岁孩子的记忆力?”
看完之后朵妈一脸蒙圈,为什么我们要刻意培养一个2岁孩子的记忆力?
其实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幼儿来说,他们是用看、听、嗅、触摸等感官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的。
据调查,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这和他们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感觉统合刺激有关。
何为感统失调?
即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形成的原因包括孩子的活动范围小,感官刺激不足;家长不准孩子玩沙玩土,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孩子少爬,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等。
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后有这些表现:
▪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走路易跌倒;
▪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写字偏旁部首颠倒,无法进行流利的阅读;
▪ 触觉过分敏感:过分依恋父母,爱咬指甲爱哭,喜欢玩弄生殖器;
▪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
▪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打球或跳舞的动作协调性不好,精细动作差、动手能力差(比如做手工)等。
想要避开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多让宝宝去探索周围环境:听各种声音、观察和触摸各种物体、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地爬……而不是过早地学习各种早教知识。
二、凡事包办,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很多妈妈都会羡慕国外的孩子从小就能自己睡,从小就能自己吃饭,从小就能自己洗澡……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没有一样事情能独立做的,为何?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笨?!
当然不是!这还不是爹妈惯出来的嘛?
朵妈一个表姐,经常在群上发孩子在幼儿园独立吃饭的视频,看到孩子吃得又快又好,一粒米都没洒出来,不由得称赞:“真棒!”谁知道表姐翻了个白眼说:“哪里棒了?回家还不是要喂!”
这就是典型的包办式育儿惹的祸!
如果你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学习,到最后孩子不仅养成了独立的性格,锻炼了各种生活能力,而且当你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为孩子干这干那了,你才会有更多的精力陪孩子玩耍看书闲聊散步,关注孩子的内在发展。
一举多得的事,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做呢?
三、管束太多,不尊重孩子的天性
受敏感期的驱动,每个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行为倾向,比如:
1岁左右的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放进嘴巴“尝一尝”;学会走路以后,宝宝会很喜欢玩水、玩沙子,凡是摸起来触觉柔软的东西,都能让ta爱不释手……
但我们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看到宝宝吃手咬玩具了,立马阻止!
看到宝宝玩水玩沙子,衣服又湿又脏,果断不让玩!
对此朵妈想替宝宝们说一句:妈妈们行行好,别管束太多,放手让孩子探索ta感兴趣的行为和事物吧!
和孩子的天性对着干,不仅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而且对孩子的心智发育也非常不利。这明摆着是吃力又吃亏的事,我们为什么还执拗不改呢?
四、实行家长制,以“听话”为教育目标
“你家孩子可真听话啊!”
以前我会觉得这是一句赞赏的话,现在却觉得,不能以“听话”作为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
因为一个凡事都要以家长的话为准的孩子,多半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决策能力、判断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一旦离开了爸爸妈妈,孩子便有可能会迷失在群体中,或者成为其他孩子的追随者。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多听听ta的意见,多让ta为自己做主。比如:
ta不喜欢吃胡萝卜,你就不要在ta耳边唠唠叨叨胡萝卜多么有营养,一定要多吃;
ta出门时想戴帽子不喜欢撑伞,那就不要强迫孩子照着你的想法来。
除了孩子的品行问题、教养问题,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非原则性问题,我们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又有何不可呢?
五、陪伴孩子,走形不走心
孩子天生就需要父母的陪伴,要是父母的陪伴不足,孩子的智力发育、情绪情感发育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是,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走形不走心,人在心不在,以“陪伴之名”在干自己的事。
龙应台在《做父母也有“有效期”,最不该偷懒那十年》中提到——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实际上我们能陪孩子的时间真的非常有限,别等ta不需要你了,你才来后悔“为什么孩子和我一点都不亲?”(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而且最重要的,能促进亲子关系,让你在养育孩子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幸福和爱。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