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乳房纤维瘤影响哺乳功能
2008年05月14日 09:10
很多女性体检后会发现自己乳房长了“结节”。专家指出,这种乳腺纤维瘤“切”未必比留好。记者近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预防乳腺癌“粉红丝带”行动宣传活动上获悉,目前部分医疗机构进行的纤维瘤手术宣传鼓吹“长瘤就要切”,有夸大、误导患者嫌疑。实际上,纤维瘤直径2厘米以下且无痛感患者无需切除,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切除乳房纤维瘤影响哺乳功能
“纤维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恶变几率非常低,还不到1%。”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吴一龙教授说,一些医疗广告宣传的纤维瘤恶变数字“吓坏人”。纤维瘤实际上,只有直径超过2厘米的纤维瘤才有恶变的可能,需要切除。
未育女性 切除纤维瘤或影响哺乳功能
乳腺纤维腺瘤也叫纤维瘤,占青年女性乳房良性肿瘤的第一位,高发年龄约为20~25岁。广州某省级事业单位在近期体检中,居然有90%以上的女性被检出乳房皮下有小结节,怀疑为纤维瘤。吴一龙说,纤维瘤与女性精神压力大、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等有关。
“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略有区别。”吴一龙说,乳腺增生是弥漫性的,用手摸能感到乳房皮肤下有的地方显得密一点,有的地方松一点,甚至有小结节。纤维瘤也表现为皮肤下的小结节,一般有多个,但边界很清楚。
临床上很多女性对切除手术趋之若鹜,除了对病情不了解、受到广告误导外,还出于“动刀换心安”的心态。
“我们不主张对纤维瘤一概‘一切了之’,因为切除手术可能损伤乳腺导管,导致泌乳功能下降,特别是未生育女性,不利于将来的哺乳。”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廖宁副主任医师说,常有患者误以为得了纤维瘤等乳腺良性疾病,得乳腺癌的概率就很大,背上严重的心理包袱。
70%非增生性病变 不会导致乳腺癌
乳腺增生不等于会发生乳腺癌恶变。她说,目前,普遍采用“非增生性”与“增生性”病变来区分不同良性病变的危险性,纤维腺瘤就属于前者。此外,“非增生性病变”还包括乳腺炎、轻度增生、微小或巨大囊性病、导管扩张、纤维变性等。统计显示,70%的非增生性病变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而“增生性病变”包括中度或高度增生、乳头状瘤伴纤维血管核心、小叶或导管的不典型增生在内,得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会高一些,以伴有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者尤甚,其相对危险性为4至5倍。“不过,这种危险也不绝对。”她说,有报道显示,在诊断为不典型增生后的10年里不发生乳腺癌,其相对危险性就会下降。
吴一龙建议,体检中一旦发现有结节,应尽快到专科进行检查,有乳腺钼靶X光拍片和B超两种选择。“35岁以上的未婚、未育女性,建议做B超,35岁已婚女性建议做钼靶。”此外,确诊为增生的患者,如果属脂肪型,应做钼靶检查。致密型因钼靶检查效果相对不佳,应选择做B超。
35岁以下不主张保乳治疗
在中国,城市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吴一龙教授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二十五,其发病率日趋升高。 “据估算,广州乳腺癌发病率应与上海相差不多。”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廖宁副主任医师说,上海乳腺癌发病率从上个世纪的发病率十万分之十三,上升到2003年的十万分之五十一,增速惊人。
另一方面,乳腺癌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省医就曾接诊过一名16岁在校女学生患者。“亚洲人尤其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发年龄为35至45岁,比国外高发年龄提早10岁以上,美国患者多数是在55岁之后。”她说,早发的具体原因医学界尚不得而知。
吴一龙教授认为,这与人们食用肥腻的食物、滥用一些含雌激素的丰胸美容产品有很大关系。一些“不婚族”、“丁克族”、30岁以后才第一次生育的女性,发病率要大大高于普通人。此外,乳腺癌偏爱“高度紧张”型职业,与职业女性工作压力过大有密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保乳手术面世后,不少女患者不管自己病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强烈要求医生进行保乳手术。廖宁说,患者越年轻,病情会越凶险,同时因为太容易复发,所以目前对35岁以下的患者都不主张再进行保乳治疗了。毕竟,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切除乳房后,还可采用置入假体或者皮瓣转移的方法重建乳房,尽可能保证患者的乳房外观和生活质量。
哺乳期妇女:用药二十忌! 学会正确哺乳,乳房不下垂 哺乳易激发女性性冲动
切除乳房纤维瘤影响哺乳功能
“纤维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恶变几率非常低,还不到1%。”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吴一龙教授说,一些医疗广告宣传的纤维瘤恶变数字“吓坏人”。纤维瘤实际上,只有直径超过2厘米的纤维瘤才有恶变的可能,需要切除。
未育女性 切除纤维瘤或影响哺乳功能
乳腺纤维腺瘤也叫纤维瘤,占青年女性乳房良性肿瘤的第一位,高发年龄约为20~25岁。广州某省级事业单位在近期体检中,居然有90%以上的女性被检出乳房皮下有小结节,怀疑为纤维瘤。吴一龙说,纤维瘤与女性精神压力大、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等有关。
“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略有区别。”吴一龙说,乳腺增生是弥漫性的,用手摸能感到乳房皮肤下有的地方显得密一点,有的地方松一点,甚至有小结节。纤维瘤也表现为皮肤下的小结节,一般有多个,但边界很清楚。
临床上很多女性对切除手术趋之若鹜,除了对病情不了解、受到广告误导外,还出于“动刀换心安”的心态。
“我们不主张对纤维瘤一概‘一切了之’,因为切除手术可能损伤乳腺导管,导致泌乳功能下降,特别是未生育女性,不利于将来的哺乳。”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廖宁副主任医师说,常有患者误以为得了纤维瘤等乳腺良性疾病,得乳腺癌的概率就很大,背上严重的心理包袱。
70%非增生性病变 不会导致乳腺癌
乳腺增生不等于会发生乳腺癌恶变。她说,目前,普遍采用“非增生性”与“增生性”病变来区分不同良性病变的危险性,纤维腺瘤就属于前者。此外,“非增生性病变”还包括乳腺炎、轻度增生、微小或巨大囊性病、导管扩张、纤维变性等。统计显示,70%的非增生性病变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而“增生性病变”包括中度或高度增生、乳头状瘤伴纤维血管核心、小叶或导管的不典型增生在内,得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会高一些,以伴有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者尤甚,其相对危险性为4至5倍。“不过,这种危险也不绝对。”她说,有报道显示,在诊断为不典型增生后的10年里不发生乳腺癌,其相对危险性就会下降。
吴一龙建议,体检中一旦发现有结节,应尽快到专科进行检查,有乳腺钼靶X光拍片和B超两种选择。“35岁以上的未婚、未育女性,建议做B超,35岁已婚女性建议做钼靶。”此外,确诊为增生的患者,如果属脂肪型,应做钼靶检查。致密型因钼靶检查效果相对不佳,应选择做B超。
35岁以下不主张保乳治疗
在中国,城市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吴一龙教授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二十五,其发病率日趋升高。 “据估算,广州乳腺癌发病率应与上海相差不多。”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廖宁副主任医师说,上海乳腺癌发病率从上个世纪的发病率十万分之十三,上升到2003年的十万分之五十一,增速惊人。
另一方面,乳腺癌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省医就曾接诊过一名16岁在校女学生患者。“亚洲人尤其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发年龄为35至45岁,比国外高发年龄提早10岁以上,美国患者多数是在55岁之后。”她说,早发的具体原因医学界尚不得而知。
吴一龙教授认为,这与人们食用肥腻的食物、滥用一些含雌激素的丰胸美容产品有很大关系。一些“不婚族”、“丁克族”、30岁以后才第一次生育的女性,发病率要大大高于普通人。此外,乳腺癌偏爱“高度紧张”型职业,与职业女性工作压力过大有密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保乳手术面世后,不少女患者不管自己病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强烈要求医生进行保乳手术。廖宁说,患者越年轻,病情会越凶险,同时因为太容易复发,所以目前对35岁以下的患者都不主张再进行保乳治疗了。毕竟,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切除乳房后,还可采用置入假体或者皮瓣转移的方法重建乳房,尽可能保证患者的乳房外观和生活质量。
哺乳期妇女:用药二十忌! 学会正确哺乳,乳房不下垂 哺乳易激发女性性冲动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