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护理母乳性黄疸宝宝?
2011年08月08日 00:06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过去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大约只有1%~2%可出现母乳性黄疸,但近年来由于此病逐渐被重视,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值。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在病因学上可占新生儿黄疸的82.7%。
一、发病原因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当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二、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1、早发型黄疸的特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2、晚发型黄疸的特点: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胆红素可达342μmol/L(20mg/dl),4~12周后下降。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过去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大约只有1%~2%可出现母乳性黄疸,但近年来由于此病逐渐被重视,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值。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在病因学上可占新生儿黄疸的82.7%。
一、发病原因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当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二、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1、早发型黄疸的特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2、晚发型黄疸的特点: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胆红素可达342μmol/L(20mg/dl),4~12周后下降。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