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视的儿童神经官能症
2008年03月18日 11:35
神经官能症一直被认为是成年人的专利,就是我们从医的人当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事实证明,不仅成年人会患此病,就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照样会患有此病。只不过是由于儿童年龄小,症状比较单纯,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罢了,其结果是造成患有此病的儿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贻误了病情。
细心观测,儿童神经官能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厌食大多数是由于小孩瘦弱或得了某些疾病,家长用强制性的喂食方法而造成的。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家长唯恐小孩营养不够,于是,饭前巧克力、蛋糕不断,使小孩并无饥饿感因而不思饮食,出现了厌食。治疗的方法除了少吃零食外,必要时可停餐一顿。
2、精神性呕吐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强迫进食,进食时受到责骂、恐吓等以致情绪过分紧张,都可引起精神性呕吐。有的则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加上父母不恰当的言语暗示而形成习惯性呕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任何紧张、不愉快的情绪均可引起同样的反应。因此,当患儿出现呕吐时,家长不要紧张,因为紧张的情绪往往对患儿来讲是一种暗示,而家长的“泰然处之”态度将有助于患儿呕吐的自动缓解。
3、遗尿症一般情况下,小儿到2—3岁左右便可逐渐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经常遗尿者,即为遗尿症。由于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或受到惊吓,或调换新环境等便会出现遗尿。经常遗尿的患儿可有怕羞、胆怯、不愿见生人的自卑心理。因此,家长不宜对其斥责、惩罚。处理的办法是睡前少饮水,夜间定时唤醒起床排尿,必要时可服苯丙胺、氯酯醒等药物。
4、言语障碍儿童思维贫乏,词汇量少,学讲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乃属正常现象。如果父母或保育员要求过急而进行斥责以致儿童说话时情绪紧张,便会发生口吃。儿童好奇心强,模仿别人口吃,久之也会发生口吃。口吃矫正越早,效果越好。可以选逐字逐句缓慢地说,也可朗读课文。如讲方言口吃,可以用普通话讲。口吃者常有自卑、羞怯、孤僻表现,所以周围人不应取笑,应对其加倍关心。
5、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安前者为难以入睡,后者为睡眠浅易惊醒。婴幼儿大多在入睡前常有啼哭,或睡眠时稍有响动便可惊醒而哭闹不止。此时家长便抱于怀中抚摸、摇晃、哼唱等以取得暂时安宁。日子一久,会形成不经抚拍不能入睡之习惯,甚至发生日睡夜闹的睡眠倒错现象。学龄儿童贪玩不愿意上床,父母便进行恐吓、威胁、训斥或关灯使屋内漆黑,讲“大灰狼来吃宝宝”的故事,使儿童大气不敢出而渐入梦乡。结果,孩子入睡后睡眠浅,还经常发生肢体跳动,说梦话,从梦中惊哭而醒。这些儿童白天常情绪不稳、容易发火、无精打采、胃口差。因此,要养成定时起居习惯,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嬉戏或恐吓儿童。
6、梦魇患儿常做恶梦,或梦见被猛兽追赶并与之搏斗,或从高处跌下,因而惊叫而醒。这时出现精神紧张、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的惊恐现象。患儿对梦中的紧张场面能恍惚记忆,片刻后便安然入睡。产生梦魇的原因是白天受到恐吓或兴奋过度。梦魇并没有不良后果,只要精神不受刺激,便可消失。
7、梦游患儿从睡眠中起床,两眼睁开或微闭,面无表情,步态不稳呈醉酒状态,在室内外走动,问之不答。梦游结束后或上床睡,或随便睡在哪。当他醒来后,对梦游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得了癫痫症也有梦游现象,但在发作时常伴有遗尿,次日可有头痛、头晕现象。
8、夜惊患儿从睡眠中突然惊起、两眼凝视、表情紧张、激动不宁、大声喊叫或啼哭不止。由于意识模糊,不易叫醒,大约一刻钟左右便又入睡,次日醒来后回忆不起来。其原因也是白天情绪紧张,受到惊吓、打骂造成的。
9、习惯性抽搐由于不愉快、精神紧张而引起局部肌肉抽搐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比如歪嘴、眨眼、皱眉、摇头、耸肩或发出咯咯的声音,且速度快,重复做。在受到其他人训斥或嘲笑时由于情绪紧张,这种抽搐现象会更频繁、更明显。做家长的往往以为是孩子在“做鬼脸”或做“怪动作”而大加训斥,训斥责的后果是家长训得凶,症状就越严重。因此,做家长的或老师发现这一症状时,不应训斥孩子,而应用游戏或其它方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必要时可用一点镇静剂。
儿童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很多并且非常复杂,其中有的症状是一般性的,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会不治而愈,主要以精神治疗为主。只有对那些症状严重的患儿方可使用合理剂量的镇静剂。另外,一个称职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环境,都有助于防治儿童神经官能症。
一举一动看宝宝的心理健康 儿童嫉妒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儿咬指甲是心理紧张
细心观测,儿童神经官能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厌食大多数是由于小孩瘦弱或得了某些疾病,家长用强制性的喂食方法而造成的。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家长唯恐小孩营养不够,于是,饭前巧克力、蛋糕不断,使小孩并无饥饿感因而不思饮食,出现了厌食。治疗的方法除了少吃零食外,必要时可停餐一顿。
2、精神性呕吐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强迫进食,进食时受到责骂、恐吓等以致情绪过分紧张,都可引起精神性呕吐。有的则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加上父母不恰当的言语暗示而形成习惯性呕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任何紧张、不愉快的情绪均可引起同样的反应。因此,当患儿出现呕吐时,家长不要紧张,因为紧张的情绪往往对患儿来讲是一种暗示,而家长的“泰然处之”态度将有助于患儿呕吐的自动缓解。
3、遗尿症一般情况下,小儿到2—3岁左右便可逐渐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经常遗尿者,即为遗尿症。由于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或受到惊吓,或调换新环境等便会出现遗尿。经常遗尿的患儿可有怕羞、胆怯、不愿见生人的自卑心理。因此,家长不宜对其斥责、惩罚。处理的办法是睡前少饮水,夜间定时唤醒起床排尿,必要时可服苯丙胺、氯酯醒等药物。
4、言语障碍儿童思维贫乏,词汇量少,学讲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乃属正常现象。如果父母或保育员要求过急而进行斥责以致儿童说话时情绪紧张,便会发生口吃。儿童好奇心强,模仿别人口吃,久之也会发生口吃。口吃矫正越早,效果越好。可以选逐字逐句缓慢地说,也可朗读课文。如讲方言口吃,可以用普通话讲。口吃者常有自卑、羞怯、孤僻表现,所以周围人不应取笑,应对其加倍关心。
5、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安前者为难以入睡,后者为睡眠浅易惊醒。婴幼儿大多在入睡前常有啼哭,或睡眠时稍有响动便可惊醒而哭闹不止。此时家长便抱于怀中抚摸、摇晃、哼唱等以取得暂时安宁。日子一久,会形成不经抚拍不能入睡之习惯,甚至发生日睡夜闹的睡眠倒错现象。学龄儿童贪玩不愿意上床,父母便进行恐吓、威胁、训斥或关灯使屋内漆黑,讲“大灰狼来吃宝宝”的故事,使儿童大气不敢出而渐入梦乡。结果,孩子入睡后睡眠浅,还经常发生肢体跳动,说梦话,从梦中惊哭而醒。这些儿童白天常情绪不稳、容易发火、无精打采、胃口差。因此,要养成定时起居习惯,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嬉戏或恐吓儿童。
6、梦魇患儿常做恶梦,或梦见被猛兽追赶并与之搏斗,或从高处跌下,因而惊叫而醒。这时出现精神紧张、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的惊恐现象。患儿对梦中的紧张场面能恍惚记忆,片刻后便安然入睡。产生梦魇的原因是白天受到恐吓或兴奋过度。梦魇并没有不良后果,只要精神不受刺激,便可消失。
7、梦游患儿从睡眠中起床,两眼睁开或微闭,面无表情,步态不稳呈醉酒状态,在室内外走动,问之不答。梦游结束后或上床睡,或随便睡在哪。当他醒来后,对梦游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得了癫痫症也有梦游现象,但在发作时常伴有遗尿,次日可有头痛、头晕现象。
8、夜惊患儿从睡眠中突然惊起、两眼凝视、表情紧张、激动不宁、大声喊叫或啼哭不止。由于意识模糊,不易叫醒,大约一刻钟左右便又入睡,次日醒来后回忆不起来。其原因也是白天情绪紧张,受到惊吓、打骂造成的。
9、习惯性抽搐由于不愉快、精神紧张而引起局部肌肉抽搐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比如歪嘴、眨眼、皱眉、摇头、耸肩或发出咯咯的声音,且速度快,重复做。在受到其他人训斥或嘲笑时由于情绪紧张,这种抽搐现象会更频繁、更明显。做家长的往往以为是孩子在“做鬼脸”或做“怪动作”而大加训斥,训斥责的后果是家长训得凶,症状就越严重。因此,做家长的或老师发现这一症状时,不应训斥孩子,而应用游戏或其它方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必要时可用一点镇静剂。
儿童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很多并且非常复杂,其中有的症状是一般性的,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会不治而愈,主要以精神治疗为主。只有对那些症状严重的患儿方可使用合理剂量的镇静剂。另外,一个称职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环境,都有助于防治儿童神经官能症。
一举一动看宝宝的心理健康 儿童嫉妒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儿咬指甲是心理紧张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