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秘密: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动改变》第二章 鼓励和引导孩子
2015年01月23日 12:14
  我当时不但没有安抚她的不安,还添油加醋地说:“是啊,不乖的孩子会被送去校长室,这是你们学校的规定,所以你一定要乖啊,可不要被老师送到校长办公室哦!”婷婷听了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天晚上,她乖乖地吃饭,还突然冒了一句:“不好好吃饭要被送去处罚的!”我和先生听了面面相觑,看着婷婷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我今天不但没有排解她不安的心情,还间接地威胁了她。

  借助换位游戏,帮孩子缓解恐惧和不安

  孩子满心欢喜去上幼儿园,几天以后却对幼儿园充满恐惧,回家以后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还特别黏人,妈妈想要换班级,换学校,可一碰到问题就想着逃避,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咚咚三周岁的时候就自己要求去幼儿园,爸爸妈妈满心欢喜地把他送学校去了,经过了3天的适应期,到第三天下午送去时就不哭了。可到了第二周的一天,中午去接他,他看着很不高兴,妈妈问他缘由,他不理会,在姥姥家吃了饭心情好点了,告诉姥姥:老师打我了。第二天早上爸爸送孩子到学校顺便跟老师问了一下情况,老师说:昨天因为他突然喊“着火了,救命啊,快跑啊!”影响了老师的教学。回家以后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不回答,妈妈换种方式问他是想出去玩了吧,他点点头。然后妈妈陆续在跟他聊天中知道老师打他了,连他最喜欢的那个“奶奶老师”也打他了。关于最喜欢的那个“奶奶老师”打孩子,原来是他用左手吃饭,总跟旁边的同学“筷子打架”,于是就给他纠正过来,他有些不适应,嘴外边的饭粒和菜总用右手把它送到嘴里去,老师不让用手,就打他了。

  现在一提上幼儿园就情绪不好,大哭不去。妈妈说给他转班和转学,他说可以。可妈妈担心的是,难道一碰到问题就转学吗?而且转学也无法保证以后就没问题了。

  经常收到关于孩子去上了几天幼儿园就不愿意再去的信件,像咚咚妈妈还算幸运,至少孩子告诉她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而很多家长就更郁闷:他们压根就问不出来孩子不想上学的缘由,因为很少有孩子会诚实地和你分享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妈妈,我今天在学校里过得很不开心,我想和你聊聊!”但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注意到,如果孩子某天在幼儿园里过得很不顺,他们除了会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会特别黏人,也许还会跟着屁股后面要求你和他们玩。如果孩子发出了这样的信号,那么就算你再忙也要停下手上的工作,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将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一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蹲下来和孩子玩游戏,是让孩子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就算孩子没有主动提议,大人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加入到游戏中,然后慢慢引导他排解心中的不安和苦闷,帮助他们走出情感上的困扰。

  我们家的婷婷在刚上学前班的时候,班上分配了一个调皮的孩子,经常听到她说这个孩子如何欺负其他孩子,被老师叫去谈话。有天婷婷回家的时候,神秘地告诉我:“妈妈,今天我们班的Ben被老师叫去校长那sanction(处罚)了。”她说的时候,我从她眼里感觉到一丝不安的眼神。但我当时不但没有安抚她的不安,还添油加醋地说:“是啊,不乖的孩子会被送去校长室,这是你们学校的规定,所以你一定要乖啊,可不要被老师送到校长办公室哦!”婷婷听了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天晚上,她乖乖地吃饭,还突然冒了一句:“不好好吃饭要被送去sanction的!”我和先生听了面面相觑,看着婷婷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我今天不但没有排解她不安的心情,还间接地威胁了她。对于一向乖巧的婷婷来说,被老师点名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被叫去校长室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婷婷的心结要打开!吃完饭以后,我提议全家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们我每天在学校里做老师,今天想做一回学生,这正中孩子下怀,她们自己决定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助教。我和先生乖乖地坐在地板上,听她们的指令,在孩子们点名的时候,我就开始不安分起来,一会儿打断她们说话,一会儿故意用手捅先生的后背,先生很配合地向老师告我的“罪状”,婷婷刚开始偷笑地口头警告我,让我不要再说话,不要再碰她的爸爸。我低头表示我知道错误了,等姐妹俩点名完,要讲故事的时候,我故意拉了一下先生的头发,惹得先生大声抗议,先生可笑的说话声,把两个孩子逗乐了,等她们稍安静下来,婷婷拿着书站起来发号指令了:“Jessica, 你必须要去凳子上time-out(暂时停止听课)了!”我乖乖地站起来,一屁股坐在小凳子上,气鼓鼓地看着他们继续上课。姐妹俩看到我的样子,一边偷笑一边继续给她们的爸爸讲故事,我偷偷从凳子上起来,然后坐到先生旁边,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不断地插嘴,孩子们刚开始没有意识到,倒是先生提醒她们我本应该坐在time-out板凳上的,然后先生还提议孩子把我送到校长办公室sanction。

  姐妹俩对望地笑了一下,然后商量谁做校长,结果,婷婷被姐姐安排去客厅等我。我垂头丧气地跟着婷婷进了客厅,她自豪地在前面走着,俨然把自己当成校长了,我可怜兮兮地对校长说:“亲爱的校长,我再也不敢捣乱了,放了我吧!”婷婷已经被我搞笑的表演笑弯了腰。她在笑的过程中已经释放了怕被送去校长室的恐惧,在扮演校长的过程中,看到我作为学生被带到校长室的紧张和难过,而自己却在享受着校长所具有的能量,这样的情形很好地帮助她从恐惧中舒缓过来。

  咚咚在学校里被老师打手,虽然很轻,但对于3岁的孩子这就是一件大事,尤其是他最喜欢的“奶奶老师”也打了他。家长可以跟老师建议,希望以后不要用体罚来惩罚孩子,但孩子已经因为老师打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不想再去幼儿园,此时孩子尤其感到自己的弱小,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帮助孩子重新体验一下在学校被打的过程,但这次他不是作为被打的那一方,而成为强者的一方——老师。

  家长可以安排两只小熊在喝下午茶,家长既扮演小熊又扮演老师先演示给孩子看。一只小熊吃饭的时候用手吃,家长可以轻轻地打小熊的小手,告诉它用手吃饭不卫生。我相信此时的孩子一定会很迫不及待地想加入你的游戏,你就邀请孩子做老师,而家长就成为用手吃饭的孩子了,而且孩子很快就会将在学校经历的一切用在游戏中,当孩子假装打你的时候,你可以非常夸张地哭着说:“可是,我用手吃不到啊,我嘴边的饭自己进不了嘴巴。”边说边故意夸张地要舌头去舔食物,家长演得越有意思越好,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开怀大笑,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在孩子的开怀大笑中变得越来越渺小,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处于有力量的那一方。

  看似简单的角色互换,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满足。因为只有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重新找回自信,从在学校里受到的挫败或者羞辱中恢复过来。被老师打手这件事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力量多么渺小,这种无力感进而让他联想到平时所有的委屈:我想玩的时候,老师非让我坐下来写字,我想上厕所的时候,老师非让我下课再去,我早上想穿那条漂亮的裙子,妈妈非得让我穿那既痒又重的毛衣,我不想吃蔬菜的时候,妈妈非得逼我吃……成千上万件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己无法决定去做的事情可能全部涌上心头。

  孩子通过游戏体验被打的真实情感,这种游戏不是纯粹地玩,虽然孩子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乐趣,更重要的是这种游戏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通过再次经历这个事件的过程,通过游戏,通过疯玩,通过大笑将被打时产生的害怕心理给释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不断地重复玩这个游戏的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在外发生的事情没有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排解,就会通过哭闹、黏人甚至暴力等最常见的方式来排解,家长往往看不到孩子吵闹的深层含意,只看到孩子无缘无故哭闹,这种行为往往令家长烦躁不安,家长被生气和担心蒙蔽了双眼,更无法想到该如何去帮助孩子排解心中的不安。其实,孩子有时候并不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如何解决,他们也许已经知道该怎么办,可心中受伤的感觉必须被排解出来,他们才能更清醒地去实行解决办法。

  也许有家长会怀疑,这不是鼓励孩子去打人吗?非也,特殊情况特殊分析,对于这种状况首先是排解孩子内心的不安感,因为家长一定会找到很多机会教育孩子打人是不正确的。更何况,孩子也只有放下心中的不安,才能更愿意接受一切说教。

返回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