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秘密: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动改变》顺应孩子的情绪需求
2015年01月23日 12:14
  孩子们知道,当他们说某句话的时候,会引来同伴的哄堂大笑和大人的愤怒阻止,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有力量的,可以让他们得到持续关注,因此继续使用这样的话来显示他们的力量,这成为孩子常用的能够引起注意的方法。

  彬彬今年快5岁了,他非常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可有一点令妈妈非常头疼。昨天妈妈有好几个朋友来家里做客,其中一个朋友头发秃顶,孩子一会儿就跟他混得很熟了,然后就当着很多人的面给人家起外号——秃头,害得妈妈的朋友非常尴尬。他有时候还在大家面前给爸爸妈妈起外号,那些稀奇古怪的外号大家听都没有听过!平时他还特别喜欢说那些关于厕所和人体器官的话,大小便、屁屁等,而且还喜欢在很多人面前说,然后引起好多人哄堂大笑,他根本没有不好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弄得爸爸妈妈非常难堪,多次说教都没有结果。老师也说他经常在学校里给同学起外号,还变成鬼怪吓唬别人,把一个女孩子吓得不敢来上课,老师让家长管,可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管。

  看了这封来信,我嘴角不禁上扬,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对于这样喜欢恶作剧的孩子,还真不能像惩罚那些具有破坏行为的孩子一样,人家没有对别人造成实际伤害啊。但不管又不行,因为他的行为确确实实令人难堪,在学校里也影响老师的教学了!

  很多家长除了严厉禁止孩子之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父母或老师的威望而暂时放弃或者暗地里使用这些不雅的话,可他们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好奇。但细细探究孩子这些行为的动机,我们不难发现,厕所幽默和给人起外号是孩子通过语言来测试他们的力量——一种是控制人体生理功能的力量,另一种是伤害别人感情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对权力和力量充满矛盾,我们追求、羡慕它,却也对其产生怀疑,我们对孩子所具有的力量尤其矛盾,我们对正面的力量表示赞赏,比如孩子有勇气站出来替朋友打抱不平的力量令人赞赏,但我们却不希望他们直接与对方对抗。我们希望孩子刚毅坚定、自信和沉着镇定,但我们却不希望孩子咄咄逼人、刚愎自用,专横或者固执己见,而大人自己经常都分不清这几者的界限,结果孩子要么被放任宠坏,要么被管得胆小怕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加分不清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他们只知道,当他们说某句话的时候,会引来同伴的哄堂大笑和大人的愤怒阻止,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有力量的,可以让他们得到持续关注,因此继续使用这样的话来显示他们的力量,这成为孩子常用的方法。

  婷婷最好的朋友叫Mary,这个美国小女孩和她妈妈一样,爽朗,乐观,嗓门还特大,整日笑哈哈的,和婷婷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两个人却相处得非常融洽,因此,两个小朋友经常到对方家里做客。Mary来过我家几次以后,和我也混得很熟了,每次见到我,总是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开玩笑。

  去年春节的时候,我去他们班上课,我背着大包小包走进班级,Mary眼尖,一下就看到我,也许是太兴奋的缘故,她开心地大叫:“婷婷,婷婷,你的妈妈来了,你的‘狗头’妈妈来了!”我听到她给我起的外号,愣了一下,看着其他小朋友饶有兴致地围到我身边坏笑着,我注意到婷婷有点尴尬地看着我,头脑里快速盘算着如何给自己解围,骨子里的幽默感立即冒了出来,我故意慌张地对Mary苦笑了一下,然后顾不上把东西放下来,把Mary拉到我一边,偷偷告诉她:“嘘,小声点,这是我的外号,可别跟别人讲!” Mary听到我的话,更来劲了,唯恐有人听不见,大声喊道:“哈哈,Jessica的外号是‘狗头’妈妈!” Mary话音未落,我夸张地叫道:“哈哈,你被我骗了,其实我的外号叫‘牛奶巧克力’!” Mary更加激动,走到婷婷身边笑得前俯后仰,告诉婷婷:“哈哈,笑死我了,你妈妈外号叫‘牛奶巧克力’!”婷婷在一旁观看我们的表演,知道妈妈没有生气反而和她的朋友玩得这么开心,也开心地笑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开心,我又故意央求Mary:“求求你了Mary, 求求你了,别再把我的外号告诉其他人!”接着班上好几个同学加入进来,我一会儿求这个,一会儿求那个,让他们不要大声叫我的外号,等孩子说的正欢的时候,我又告诉孩子其实他们都被骗了,其实我真正的外号是“女王”!最后“女王”的外号没有那么好笑了,孩子就围在我身边,查看我带来的东西了。

  那天,我和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婷婷看到我和同学相处这么好,骄傲又自豪!当我离开的时候,Mary走过来抱了我一下,告诉我她很爱我,并想在放学后去我家玩,几个同学听到,争先恐后也要来我家玩,后来因为那天刚好孩子都有课外活动,我们将聚会安排到了周末。第二天,婷婷回来兴奋地给了我一张画,她的另一个同学送给我的,并通过婷婷转告我:她很喜欢我!后来这个孩子也成为婷婷的好朋友之一。

  本来很尴尬的事情,我通过游戏的形式不但为自己解了围,还让孩子感受了语言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我大方地让孩子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了,就没有意思了。如果那天我和婷婷的老师非常严厉地去阻止Mary,相信Mary一定会感到委屈:“我只不过打声招呼而已嘛,为什么要大惊小怪?”她除了会对我产生敌意,也体会到原来语言是可以用来羞辱或让其他人不高兴的好手段。

  Rita和婷婷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说厕所和人体器官的话,刚开始,我们极力阻止,家里越有客人来,她们就越来劲。有次有个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三个孩子一起上了厕所以后,就不断地讲一些厕所语言的笑话,朋友极力阻止自己的女儿,可三个孩子难得有伴,讲得更欢,笑得更夸张。我正在煮饭,知道单纯阻止孩子是没有用的,有了上面的经验,我又心生一计,我一手拿着铲子,一手叉着腰对着孩子们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好吧,你们可以讲你们想讲的话,但是如果谁敢讲Gugugaga,那么她就糟糕了!”孩子听了以后,发疯似的大叫“Gugugaga”,我听了以后,故作生气地跺跺脚,然后拿着铲子去追她们,边追边说:“你们这下麻烦了,你们竟敢说Gugugaga,看我不用铲子收拾你们!”孩子们看着拿着铲子故作生气的我,疯狂地大笑着跑开,边跑边大喊着“Gugugaga”。那天下午孩子们再也没有再讲过厕所语言,而她们一想到“Gugugaga”就笑个不停,根本就忘了几分钟之前她们所痴迷的那些厕所语言,朋友后来惊讶地发现,在他们家里,“Gugugaga”这个我们自编的词已经成为一切不便于说出来的话的代言词了,而我们家也一样!

  这些游戏并不是简单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是纯粹将孩子的反抗巧妙地变成父母所想要的结果,允许孩子叫外号的游戏让孩子尝试到力量的作用——语言的力量和打破常规的力量,家长与其粗暴地禁止孩子,不如让孩子痛痛快快地感受语言产生的力量。如果家长不想跟来信中的家长那样遭遇如此尴尬,也不想孩子在学校里给老师和其他同学造成麻烦,因为不知情的外人和孩子很容易被这些外号伤害,那么家长自己勇敢地站出来,成为孩子试验的靶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挣扎地尝试语言力量的旋涡中解脱出来。

返回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