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育儿经》懂孩子,才能爱得更有章法
2014年03月26日 15:15
某调研机构调查了上千个家庭。当问到家长爱不爱自己的孩子时,100% 的父母都说爱;当问到孩子爱不爱自己的父母时,仅22.3% 的孩子回答爱。
父母的爱为什么孩子受不了?为什么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压力?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懂如何爱孩子!作为家长,应该经常反思一下:“您懂孩子吗?您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吗?您给予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身上的变化是很神奇的,很多时候,父母绞尽脑汁都弄不明白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
作为父母,衷心希望孩子一生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并愿为之付出一切代价,但仅仅有美好的愿望和出发点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真正需求的频道信号,明白孩子内心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这样家长的努力和付出才会对孩子真正“有用”,而不是努力地在帮倒忙,甚至带来负效。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挫折和困难,所以会向父母借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耳朵、大脑、肩膀和怀抱等等,用来抚慰自己成长中的疼痛。但是,身为父母却想当然地以为孩子是来借嘴巴的。于是便“诲人不倦”,鼓励、劝告、建议、批评、指责,轮番上阵,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地都传授给孩子……觉得自己所说的都是经验之谈,都是为了孩子好,防止其走弯路。但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实在是太烦人了,喋喋不休,唠叨不停,后悔自己把心事告诉了爸妈,于是漠视或者反感爸妈的过渡干涉。做父母的却觉得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不懂事啊,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而事实上却是我们和孩子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内心9种方法
1、体谅孩子的认生心理。很多时候,孩子抗拒陌生人,不仅是跟他们自身的怕生有关,也跟陌生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比如未经允许触摸孩子,拍头、拧脸、胳肢、抱起来,高声评论,要求孩子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什么的,或者没头没脑地对孩子说“几岁啦?会背唐诗吗?唱个歌吧”之类的话,假设有人这样对待你,你作何感想,更何况一个幼小的孩子呢?
2、家长千万别强求改变孩子的性格,而应因人而异,采取正确的教养方法。比如,对雷厉风行型孩子,要注意提醒其事先考虑清楚;对特立独行型孩子,家长要提醒其有自己个性特色虽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一下团队协作,好多事情一个人是完不成的;对执拗型孩子,提醒其执着固然好,但学会变通也很重要……
3、尽力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在先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丰富多彩环境中的孩子会比生活在单调乏味环境中的孩子聪明些。
父母的爱为什么孩子受不了?为什么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压力?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懂如何爱孩子!作为家长,应该经常反思一下:“您懂孩子吗?您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吗?您给予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身上的变化是很神奇的,很多时候,父母绞尽脑汁都弄不明白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
作为父母,衷心希望孩子一生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并愿为之付出一切代价,但仅仅有美好的愿望和出发点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真正需求的频道信号,明白孩子内心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这样家长的努力和付出才会对孩子真正“有用”,而不是努力地在帮倒忙,甚至带来负效。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挫折和困难,所以会向父母借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耳朵、大脑、肩膀和怀抱等等,用来抚慰自己成长中的疼痛。但是,身为父母却想当然地以为孩子是来借嘴巴的。于是便“诲人不倦”,鼓励、劝告、建议、批评、指责,轮番上阵,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地都传授给孩子……觉得自己所说的都是经验之谈,都是为了孩子好,防止其走弯路。但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实在是太烦人了,喋喋不休,唠叨不停,后悔自己把心事告诉了爸妈,于是漠视或者反感爸妈的过渡干涉。做父母的却觉得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不懂事啊,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而事实上却是我们和孩子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内心9种方法
1、体谅孩子的认生心理。很多时候,孩子抗拒陌生人,不仅是跟他们自身的怕生有关,也跟陌生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比如未经允许触摸孩子,拍头、拧脸、胳肢、抱起来,高声评论,要求孩子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什么的,或者没头没脑地对孩子说“几岁啦?会背唐诗吗?唱个歌吧”之类的话,假设有人这样对待你,你作何感想,更何况一个幼小的孩子呢?
2、家长千万别强求改变孩子的性格,而应因人而异,采取正确的教养方法。比如,对雷厉风行型孩子,要注意提醒其事先考虑清楚;对特立独行型孩子,家长要提醒其有自己个性特色虽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一下团队协作,好多事情一个人是完不成的;对执拗型孩子,提醒其执着固然好,但学会变通也很重要……
3、尽力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在先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丰富多彩环境中的孩子会比生活在单调乏味环境中的孩子聪明些。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