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育儿经》前言
2014年03月26日 15:14
  我一直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闲暇时除了专业书籍外,还爱看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我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观点印象特别深刻:童年尤其是6 岁之前的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十分重要,许多心理体验会在潜意识里留下深深的痕迹,现实中成人存在的情感缺陷或精神问题,往往会追溯到他的童年。

  儿童心理学经过多年研究也发现:在宝宝早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尤其是母亲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起决定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来源于日常琐碎育儿生活的不经意之间,并逐渐成为父母与宝宝间的一种习惯性互动模式。

  简而言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孩子教育起来就越容易”。亲密的亲子关系会对宝宝的性格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对宝宝的一生带来益处。惟有懂孩子,和孩子亲密相处,才能爱得更有章法。

  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如今落后许多,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加上经济条件并不富有,有了孩子后,我和我周围的朋友、同学和同事大都是自己独立带宝宝的,虽然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大。20 多年过去,事实也证明了凡是由父母亲自带大的宝宝(尤其6 岁以前),家庭关系又和谐稳定的,孩子的成长、学业都让父母很放心。

  近30 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我天天接触大量的婴幼儿和家长,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和父母关系比较融洽的孩子,看病时大多数都比较听父母的话,很少大哭、发脾气和烦躁不安,会主动配合医生做各种检查,按时吃药打针,不会因生病就变得极其娇气,黏着大人不放……

  在和这些家长沟通和观察中,我发现他们在孩子出生后很重视与孩子的亲密相处,比如,孩子饿了,第一时间给他母乳吃;哭了,便耐心地加以抚慰;有了需求,则尽快给予回应;一有时间,就陪孩子玩耍;经常给孩子捏捏小手,揉揉小脚,读读故事……这些做法相当有效,孩子性格开朗大方,做事聪明灵活,身体非常棒,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痊愈得也很快。

  因而我常常对身边准备要孩子的年轻人说,从打算怀孕那一刻开始,就要有身为父母的觉悟,就应该开始为和宝宝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而努力。比如,精心备孕,打好宝宝健康的基础;积极胎教,让宝宝在生命之初就接受良好有益的教育;调养身体,选择更有利于亲子关系建立的自然分娩方式;母婴同室,把握住建立宝宝安全感的良好契机;母乳喂养,进一步巩固母子亲密关系;多多拥抱,与宝宝同玩同乐同学习,相处平等亲切,让说很重要”,让宝宝对父母产生足够的信赖和安全。而父母准确地接受了孩子的各种暗示和要求,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但现在的爸爸妈妈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没有与小朋友共同生长的经历,自身都非常依赖父母。结婚后,从家里的娇娇女、小王子转身“成家立业”,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需要学习、思考的地方就多了,自顾不暇,自然而然难免出现“只生不养”的行为,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殊不知,正是这种最省心省力的隔代抚养(保姆、亲人代养形式),阻断了父母亲与孩子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情感连接。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不能再来。在孩子的整个人生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角色。身为父母,无论多忙,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孩子“放”给他人全权代理,而应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时时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爱。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父母还要明确一点,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另外,还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挖掘孩子的内驱力,让他有意识地自我成长,而不是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努力。

  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修炼的过程!育儿先育己,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孩子,父母就要先做好父母,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标榜,那么,孩子也准差不到哪儿去。衷心希望本书能给身为父母的您带来些触动,让您的育儿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愉快,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王友爱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