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2014年01月26日 10:34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经过父母的教育引导后会说:“妈妈,我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是,第二天保不准又犯错误了。其实这就是孩子的一个特点:孩子是在犯错中长大的,在错误中长大是孩子成长的特点之一。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求助,他的儿子两岁半了,说话还不是很流畅,而邻居同龄的小姑娘已经伶牙俐齿,为此这位妈妈非常焦虑,甚至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原来,这位妈妈从孩子出生后,就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她经常上网查资料,跟一群年轻妈妈在育儿群里讨论如何带孩子;经常用网上的一些标准来对比自己的孩子,只要有些差距,她就很紧张。孩子咳嗽时,害怕孩子是肺炎;孩子动作慢,就担心孩子是脑瘫。现在因为儿子说话不流畅,就担心儿子言语能力发育迟缓。
实事上,男孩的言语发育能力通常比女孩要慢,5岁的男孩言语能力只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所以女孩在幼儿阶段比男孩要伶牙俐齿是很正常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许多表现只是成长中的特点而不是缺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三分教七分等,父母的焦虑状态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而且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给我们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个孩子上课,刚刚上了20分钟,就说:“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瞪了一眼:“你课间干嘛去了?课间10分钟你没有上厕所啊?”孩子说:“我去了。”“去了怎么又要去啊?”“我真的憋不住了。”老师说:“别人都憋得住你怎么憋不住啊!你这不是成心捣乱吗?”这孩子说:“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憋得住,我可是憋不住啦!”其实,人的膀胱有大小之分,有的孩子的膀胱大、存尿量多,他就能坐得住。有的小孩子的膀胱小、存尿量低,他喝水喝多了,尿也就多了,过了不到20分钟他又想去撒尿了,根本与捣乱扯不上边。你能说他这是成心捣乱吗?这不是问题啊!这是特点不是缺点。
有的孩子上课说:“老师,我听不见。”“为什么别人听得见,你听不见?坐在你后边的人都听得见,你怎么听不见?”小孩也就真觉得奇怪,是啊,他们怎么听得见,我怎么就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小孩的听力有差异,有的孩子的听力只有别人的70%,他坐得远了还真听不清楚。
事实上,父母容易犯错误,老师也容易犯错误。老师一看到孩子在捣乱,眼光就容易盯住那些往日里调皮捣蛋的孩子。根据我的经验,有时调皮捣蛋的事反而是好孩子干的,但老师却很少怀疑好孩子。殊不知,老师这样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啊!
有时候,孩子的反应很有意思。有的孩子受了冤枉他不解释。班里有人东西丢了,老师就现场“破案”:“我们现在看一下是谁拿走了。”结果,有的孩子头上就冒汗,那不是心虚,而是紧张。这时老师从外在反应就以为找到“嫌疑人”,其实未必。
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实行无罪推定,那么对孩子更要无错推定。我曾经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叫作《邪门大队长的冤屈》。这部作品前面用两句话做了手记:“在每一个调皮大王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
有一年的某个下午,北京一个区举行大型活动,邀我出席,我是这个区的校外辅导员。活动在下午2点半开始,有2000人参加,锣鼓喧天、彩旗飘飘,每个孩子都很兴奋。
到了下午3点钟,主持人突然宣布:“全体起立,默哀3分钟,向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默哀。”因为孙敬修爷爷也是这个区的校外辅导员,他去世了,下午3点钟遗体火化。这个时候,孩子们站起来,低着头,可是没过一会儿,有个小孩“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有传染性,于是整个场面混乱一片。
主持人特别生气,拿着麦克风就说:“同学们,孙敬修爷爷为我们讲了一辈子故事,现在他离开我们了,我们有些同学不但不难过,还笑!”话说得如此严重,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不敢笑了。可是,孩子憋又憋不住,又笑出来了。
活动完后,那位主持人老师跟我说:“哎呀,孙老师,您看现在这孩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我说:“恕我直言,不是孩子没有同情心,是您今天的安排有问题。让孩子由快乐的心情转到肃穆的心情,他需要一个转换的条件。你没有提供这个条件,孩子转换不了心情,因此孩子笑是正常的,不笑才不正常。”
我说,学校组织学生去扫墓,先讲烈士故事,然后扎花圈,戴白花。经过充分酝酿,走到烈士的墓地,有孩子就哭了,你哭,我也哭。经过充分的准备,孩子转换了心情——由快乐的心情转到肃穆的心情,这就很正常,这就是孩子。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孩子没有同情心,是我们违反了孩子的心理规律,把他们的特点当缺点了。我们把孩子们的特点当缺点的事太多了,我们得反思这一点。
回到目录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求助,他的儿子两岁半了,说话还不是很流畅,而邻居同龄的小姑娘已经伶牙俐齿,为此这位妈妈非常焦虑,甚至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原来,这位妈妈从孩子出生后,就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她经常上网查资料,跟一群年轻妈妈在育儿群里讨论如何带孩子;经常用网上的一些标准来对比自己的孩子,只要有些差距,她就很紧张。孩子咳嗽时,害怕孩子是肺炎;孩子动作慢,就担心孩子是脑瘫。现在因为儿子说话不流畅,就担心儿子言语能力发育迟缓。
实事上,男孩的言语发育能力通常比女孩要慢,5岁的男孩言语能力只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所以女孩在幼儿阶段比男孩要伶牙俐齿是很正常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许多表现只是成长中的特点而不是缺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三分教七分等,父母的焦虑状态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而且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给我们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个孩子上课,刚刚上了20分钟,就说:“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瞪了一眼:“你课间干嘛去了?课间10分钟你没有上厕所啊?”孩子说:“我去了。”“去了怎么又要去啊?”“我真的憋不住了。”老师说:“别人都憋得住你怎么憋不住啊!你这不是成心捣乱吗?”这孩子说:“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憋得住,我可是憋不住啦!”其实,人的膀胱有大小之分,有的孩子的膀胱大、存尿量多,他就能坐得住。有的小孩子的膀胱小、存尿量低,他喝水喝多了,尿也就多了,过了不到20分钟他又想去撒尿了,根本与捣乱扯不上边。你能说他这是成心捣乱吗?这不是问题啊!这是特点不是缺点。
有的孩子上课说:“老师,我听不见。”“为什么别人听得见,你听不见?坐在你后边的人都听得见,你怎么听不见?”小孩也就真觉得奇怪,是啊,他们怎么听得见,我怎么就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小孩的听力有差异,有的孩子的听力只有别人的70%,他坐得远了还真听不清楚。
事实上,父母容易犯错误,老师也容易犯错误。老师一看到孩子在捣乱,眼光就容易盯住那些往日里调皮捣蛋的孩子。根据我的经验,有时调皮捣蛋的事反而是好孩子干的,但老师却很少怀疑好孩子。殊不知,老师这样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啊!
有时候,孩子的反应很有意思。有的孩子受了冤枉他不解释。班里有人东西丢了,老师就现场“破案”:“我们现在看一下是谁拿走了。”结果,有的孩子头上就冒汗,那不是心虚,而是紧张。这时老师从外在反应就以为找到“嫌疑人”,其实未必。
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实行无罪推定,那么对孩子更要无错推定。我曾经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叫作《邪门大队长的冤屈》。这部作品前面用两句话做了手记:“在每一个调皮大王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
有一年的某个下午,北京一个区举行大型活动,邀我出席,我是这个区的校外辅导员。活动在下午2点半开始,有2000人参加,锣鼓喧天、彩旗飘飘,每个孩子都很兴奋。
到了下午3点钟,主持人突然宣布:“全体起立,默哀3分钟,向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默哀。”因为孙敬修爷爷也是这个区的校外辅导员,他去世了,下午3点钟遗体火化。这个时候,孩子们站起来,低着头,可是没过一会儿,有个小孩“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有传染性,于是整个场面混乱一片。
主持人特别生气,拿着麦克风就说:“同学们,孙敬修爷爷为我们讲了一辈子故事,现在他离开我们了,我们有些同学不但不难过,还笑!”话说得如此严重,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不敢笑了。可是,孩子憋又憋不住,又笑出来了。
活动完后,那位主持人老师跟我说:“哎呀,孙老师,您看现在这孩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我说:“恕我直言,不是孩子没有同情心,是您今天的安排有问题。让孩子由快乐的心情转到肃穆的心情,他需要一个转换的条件。你没有提供这个条件,孩子转换不了心情,因此孩子笑是正常的,不笑才不正常。”
我说,学校组织学生去扫墓,先讲烈士故事,然后扎花圈,戴白花。经过充分酝酿,走到烈士的墓地,有孩子就哭了,你哭,我也哭。经过充分的准备,孩子转换了心情——由快乐的心情转到肃穆的心情,这就很正常,这就是孩子。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孩子没有同情心,是我们违反了孩子的心理规律,把他们的特点当缺点了。我们把孩子们的特点当缺点的事太多了,我们得反思这一点。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