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必须制止!
2012年03月19日 09:3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习惯,如果父母不对此加以重视和引导,让这些行为和习惯成为了自然,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将是很大的。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这一类行为时,要坚决地说“不”,因为“不”能让他们懂得限制,并保障他们成长的安全和快乐。

  1、危险当头

  孩子应该被制止的行为中,第一个就是危险当头时。眼看孩子将遇到危险或是做了危险的事,父母必须毫不犹豫地制止他们。对孩子来说,为了他们自身的安全,也需要知道行为禁区在哪里。

  2、咬人

  宝宝4月龄左右即将出牙时,会因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啃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此时他还不明白咬人是对还是错。

  而等孩子1岁左右时,有时也会出现一兴奋就咬人的行为,不但咬身边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伙伴,也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3、乱扔东西

  睡觉前,孩子将脱下的衣服扔了一床;玩耍时,孩子将玩具扔了一地……这些都是需要制止的不良行为,制止时一定要柔中带刚。也许提醒一次,孩子并记不住,所以在反复的督促中,要让孩子逐渐学会自理,并懂得承担责任。

  4、任性耍赖

  孩子因为一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发脾气、哭闹,让父母头疼不已。这时发怒和妥协都不是好办法,父母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不”,告诉孩子你希望他请求而不是哭闹。把握好这一原则,就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一习惯。

  5、打断别人的谈话

  孩子在大人说话或打电话时,总是要插几句嘴,也许他们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孩子的这一行为,孩子就不会为他人着想,也不会懂得礼貌的重要性。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反复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就不能那么迁就了,因为他们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可以在谈话或打电话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给他安排点活动,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6、不遵守规则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对一些事情随心所欲,不懂得遵守规则,这也是需要父母“出手”的时候,让孩子知道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几项家庭规则,如果他违背反了,就大声清楚地陈述出规则,这样有助于孩子铭记在心,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7、夸大来掩盖事实

  孩子用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来夸大其词,或是用谎言来掩盖事实。当孩子这样时,父母可以直接告诉他,夸大事实和说谎都是不好的行为,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就没人会相信他的话了。可以鼓励孩子说出真相,打消孩子的顾虑,如果他承认了错误,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孩子会慢慢学会坦诚、真实。

  如果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防大于治”,如果不想让孩子出现上述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要从最初的时候开始预防,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防患于未然。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如果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那么孩子就会钻空子,让你的规矩形同虚设。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孩子乞求这招儿很好用,不是吗?

  4、让孩子说服你

  如果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