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爸妈如何应对
2012年02月27日 09:23
  每个婴儿都喜欢成人的爱抚、逗引和亲近,这就是最初的“集体欲”。当孩子精神上得到满足之后,身心才会健康成长。婴儿长到周岁,这种集体欲就更为强烈,他特别喜欢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开始转向对社会性的需要。但是也有个别儿童不合群,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一般说来不合群的孩子社会性发展差,群体性弱,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更难以和他人友好相处,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友情。即使本人有一定的能力和远大理想也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严重者则形成孤僻、怯懦、抑郁的不良人格。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哪些呢?

  1、心理压抑。父母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造成孩子孤僻性格不愿接受人。

  2、依恋成人。一部分家庭把孩子“圈养”在家里,因为从小没离开过成人的怀抱,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入托以后爱哭闹,平时不和孩子们玩耍,情愿一个人,适应托儿所的生活比较困难。

  3、环境束缚。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担心出事,保护过严。由于孩子长期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显得很胆怯,见以陌生生人就态度不自然,更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耍。

  4、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溺爱,养成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一岁前的圆圆胖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她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圆圆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躲在爸妈和爷爷奶奶身边,不愿参加同龄小朋友的游戏,对人家给他的新鲜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他就是胆子太小!”圆圆爸妈言语中经常透着无奈。但心理专家表示,孩子胆小、不合群往往是父母引导不善造成的,应该自我反思和纠正。家长总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就会使孩子从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从而更加依赖父母。一两岁是孩子学习和模拟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多鼓励他们去尝试,而不是禁止和阻挠。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要乱跑。就会编一个被坏人带走或被可怕动物吃掉的故事。结果会令孩子睡觉做噩梦,害怕外出,以致变得离群、孤单,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应该怎样正确教育孩子合群呢?

  1、家长应该做孩子交友的榜样。

  家长要用自己对邻居和周围同志的真诚感情影响孩子,还要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邻居和朋友家去作客,使孩子体会到和别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

  2、家长应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与同伴交往。

  开始时,家长要主动地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作客,并带着孩子热情地招待小伙伴,鼓励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来和伙伴分享。家长应逐渐要求孩子自己找伙伴玩耍,还要教育孩子在与同伴接触中主动地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帮助同伴。当外出游玩时还要嘱咐孩子与同班小朋友结伴同行。

  3、家长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吃亏。

  如新的玩具、图书等应让孩子请自己的同伴先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严格要求,不纵容包庇。当自己的孩子有拔尖的表现时,应该启发诱导、教育孩子多听听伙伴的意见、当自己的孩子和伙伴发生争吵时,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要进行调解;当自己的孩子对伙伴表现出宽厚、谅解时,应该予以肯定表扬。总之,要使自己的孩子懂得和同伴应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父母应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有一定时间和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人接触。这样,孩子会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结交伙伴、学会独立生活能力,从独生子女自我性的心理逐步转化为自觉性的群体心理,从而获得心理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萌芽。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